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踏寻北京古观象台拾零

来源:黄山日报 2013-10-26 12:15   https://www.yybnet.net/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侧,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堡式建筑,这就是明、清两代的北京古观象台。它保存了近五百年来同一地点连续的观测记录,建筑宏伟,设备齐全,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现在这里已修缮一新,并作为中国天文博物馆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元大都旧城遗址

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朝观测天文的所在地。明清的天文学研究,是在元朝天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就古观象台本身来说,并非建于元朝,也不是元朝司天台的旧地。元朝建的司天台,在现在建国门立交桥的北侧偏西。据记载:当时有尼泊尔匠师阿尼哥参加建筑,高7丈,设备完善。可惜在明朝取代元朝以后,把天文仪器迁到南京,又拆毁了司天台。明朝的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只设临时司天机构在元太史院旧址办公,并在附近的城墙上观测。一直到正统七年,复制成一批前朝的天文仪器,才在现址修建了观星台。这里原是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明朝重建北京城时,才把城的南界推移到今天的前三门。

忽必烈重视天文学

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以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把前朝宋、金的司天监人员全部任用,并调到大都(今北京)集中,又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组成一支天文、历算的科技队伍,由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统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在短短的四年中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把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们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三点:一、制造出一批精度很高的天文仪器,共有简仪、高表、景符、正方案等十三种,为进行精确的观测创造了条件,对古代流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革新。二、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四海观测”,从我国最北方到南海的西沙群岛,在南北一万一千里、东西六千里的地带上,设27个观测站(其中有大都、河南登封等重点观测站7个),取得了大量数据。三、根据观测数据,编制出先进的《授时历》,从1280年起,一直沿用了四百年。

八国联军的罪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进行野蛮的烧杀抢掠的同时,也把魔爪伸到观象台。当时的法、德两国侵略者,都想独吞观象台上的精美天文仪器,双方经过明争暗斗,最后达成肮脏的交易:两国各分5件大型天文仪器。于是法国把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和简仪,搬到法国驻华使馆,准备待机运回法国;德国把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和浑仪,运回到柏林。以后迫于舆论压力,法国于1902年将仪器归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战败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将这批天文仪器归还中国,1921年运回北京。

精美的天文仪器

清朝建都北京以后,仍沿用明朝钦天监旧制,将观星台改名为观象台。到了康熙年间,一方面把南京鸡鸣山观星台的仪器拆运回北京(后来未用上),另一方面子康熙八年到十三年(1669—1674年),由南怀仁设计监造六件大型仪器,这6件仪器是: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康熙五十二年到五十四年(1713—1715年),又由纪理安经手,在台上安装了一台地平经纬仪。乾隆年间用了十年时间,制成玑衡抚辰仪。这8件大型仪器就是现在古观象台上陈列的仪器,均采用欧洲度量制,在造型、纹饰上保存我国的传统风格,刻度、游表结构,反映了欧洲大型天文仪器的成就。铸造工艺高超,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也是杰出的创造,这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但是,清康乾时期,为铸造这批新仪器和铜狮,先后分三批把前代留存在北京的天文仪器熔毁了,把珍贵文物当作废铜,实在令人惋惜。

1931年从古观象台迁到南京的7件天文仪器,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馆,其中有明朝仿制元朝的浑仪、简仪和圭表等,都保存了我国古代天文仪器的传统,极为珍贵。

引人自豪的成就

古观象台的陈列、展览和建筑说明,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三四千年前或更早一些,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观象造历。中国现有最古的科学文献叫《夏小正》,传说是夏代的书,至少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81年)已经成书,这本书中有天文和完整的历法记述,所以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夏代末期,已用干支作序数。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用来计日,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有完整的干支周期表和日食、月食、新星的记录,公元前613年已经有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公元前28年有日面黑子记录……在《春秋》、《左传》、《诗经》、《淮南子》以及天文专著《天文占星》等大量古籍中,有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可以说,在两千多年前后,已经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体系。到了十六世纪前后,天象观测达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

天文仪器的创制,远在两千年前或更早就开始了。到了元朝,郭守敬设计、监制的仪器,都很精确。我国历代出现了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如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等,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闻推荐

扬州慢 □柴发华

扬州慢 □柴发华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踏寻北京古观象台拾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