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将诉源治理、诉调对接工作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层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建设,推动传统解纷方式向现代解纷方式转型升级,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提升办案质效。2019年,全市人民调解纠纷30600件,调解成功30350件,成功率99.2%。其中,人民法院诉前委派调解13284件,诉中委托调解715件。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文章。淮南市委、市政府出台“诉调对接的工作意见”和“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意见”,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又细化制定了实施细则,确定了工作原则,解决了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办公机构等问题。2019年,淮南又在全省率先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和‘无讼社区’建设纳入综治考核”,并将“无讼社区”作为政法创新项目统筹加以推进,有力激发了基层社区矛盾化解能力。
强化资源整合,搭建诉调对接平台。依托市、县(区)共8个综治中心,分别设立“诉调对接”指挥、调度平台,整合相关资源,搭建诉调对接网络,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市、县(区)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作为“诉调对接”工作的受理、分流、调处平台,在党委政法委的统筹推动下,先后有信访调解、行业调解(交通、医患、婚姻、家事、商会)、品牌调解、律师调解、法律援助等42个调解组织和办事机构进驻,推动司法机关与44个部门建立对接平台,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2019年,通过市县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全市共办理诉前调解案件13600余件。
坚持关口前移,深度推进诉源治理。凤台县、潘集区、谢家集区向所辖村(社区)派驻“法官工作室”,八公山区在辖区五个乡镇街道设立“法官服务站”,设置“诉调对接工作室”,探索建立诉调对接制度,对前期排查出的矛盾“会诊”把脉,指导开展人民调解,并进行司法确认,实现社区治理“前端”与法院解纷“终端”的无缝衔接。数据显示,2019年八公山区诉前化解各类纠纷1205件,法院受理案件数也首次出现拐点,较2018年同比下降12.25%。
强化科技支撑,实现调解提质增效。大通区依托“道交网上数据一体化调处”平台,实行“云端”调解,实现人民调解、保险行业调解、交警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四调联动”,诉前化解纠纷3129件,标的7486万元,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五四”青年节前夕,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员工工作热情,培育青年阅读兴趣,增长知识才干,激发青春活力,工行...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