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淮南 今日凤台 今日寿县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今日凤台 > 正文

青春芳华换华发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陶传辉

来源:淮南日报 2020-04-22 09:3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朱庆磊

今年82岁高龄的陶传辉老人,是潘集区一名退休教师。他坚持22年资助200多名贫困学子,累计超30万元,并立下遗嘱去世后将捐献全部财产,他助人为乐,感动社会,用大爱点亮希望,当选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

情注教育,心系每一个贫困学生

1938年出生的陶传辉,幼年时家境十分贫寒。20世纪60年代,他凭借坚韧毅力和进取精神,考取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凤台、潘集等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几十个春秋。他勤于钻研,敬岗爱业,勇于探索,乐于关爱提携年轻教师,通过校际交流、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及名师。

1996年,当看到一些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时,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对学习的渴望,决心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孩子实现学习梦想。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四百元,而且家庭还背负着债务,但他毅然拿出1200元,资助那些面临辍学的学生。从那时起,他一直关心、关注着农村贫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近些年,他利用退休后的空闲时间,足迹踏遍了潘集区所有中小学校,走访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超过30万元,让20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许多学生还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爱心捐助,激励贫困学子向上向善

2018年1月的一天,为核实几户贫困家庭的情况,他冒着大雪前往贫困户家中。路上,他不小心摔倒在地,造成盆骨骨折。由于把钱都捐给了孩子,自己没有钱治病,子女不忍心,出钱给父亲治疗。2018年5月24日,他克服病痛坐着轮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来到潘集区政府为29名贫困家庭学子捐款11600元,他的爱心义举,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2016年10月17日是第三个国家“扶贫日”,陶传辉先后来到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为16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陶传辉助学金”,每人资助600元,共计9600元。2018年5月8日,陶传辉在市教育局举办“陶传辉老先生捐资助学”仪式,资助20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0000元。2017年1月25日,陶传辉在市总工会,为6名困难职工捐助2000元。

22年来,陶传辉来到一所又一所学校,芦集中心学校、夹沟中心学校、贺疃中心学校……他与留守儿童促膝谈心,与贫困学子交流思想,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甘守清贫,决心捐献全部财物

陶传辉一生倾其所有,关爱他人,自己确甘守清贫。走进他的家中,呈现的是清贫生活场景:自己腌制的萝卜干,晒的山芋干、花生和杂粮堆放在客厅一角,客厅没有装潢,仅仅摆放着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式方桌和五张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凳子。两个休息的卧室,一个铺着地铺,一个除了床和铺盖,别无他物。冰箱、空调这些“现代化”的家电,几乎没有。唯一称得上现代化的,是那台1981年购买的收音机。

青春芳华换华发,化作春泥更护花。陶传辉老人虽然听力不是太好,但是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关于自己的人生,他如是说:“一生平凡,生活简单;粗茶淡饭,烟酒无缘;晚年有福,吃住不愁;做点善事,快乐自我”。他还专门立下遗嘱,自己去世后,将捐赠全部个人财产,用一半财产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另一半财产助力祖国的国防事业,为国家强大尽一份心意。赤子之心,令人动容。陶传辉被评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

新闻推荐

春入乡村美如画 描绘沃野新图景 淮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综述

本报记者柏松从曾经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到如今风景如画的通村大道;从曾经的“天然垃圾场”,到如今的美丽宜居乡村;从曾经为填...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青春芳华换华发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陶传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