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淮南 今日凤台 今日寿县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今日凤台 > 正文

改革创新调结构 振兴乡村富农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南市农业农村发展纪实

来源:淮南日报 2019-10-23 09: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苏 强

金秋十月,淮河两岸处处稻谷飘香,丰收喜人。

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797.91万亩,单产401.3公斤,总产320.22万吨,粮食单产较1949年提高了7.9倍。

201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2.4亿元,农民年人均产值5.5万元,是1949年的370倍。

2018年末,大牲畜出栏量2.6万头,生猪118万头,山、绵羊70万头。肉类总产量18.2万吨,禽蛋产量8.1万吨,水产品产量17.5万吨,蔬菜产量达到79万吨,奶类产量从无到有达到2.1万吨。

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着淮南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实现温饱,是新中国成立后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并不满足,而是在不断探求致富奔小康之路,于是出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淮南市出现了第一次农民卖粮难,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工作思路转移到结构调整上来。由于淮南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农业资源丰富,结构调整有独特优势。1979年,淮南开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到2018年全市小麦、水稻良种覆盖率90%以上,畜禽优质率达到95%以上,名特优水产品比重9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全面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行动,淮南粮食总产多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的稳定使发展经济作物有了基础,初步形成了优质粮、畜禽、水产品、蔬菜、豆制品、乳制品、食用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淮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全新经营方式,从此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从1997年开始,淮南市先后实施了农业产业化“4153”工程、“5118”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化“712”提升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5.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1家,其中省级28家、国家级1家;建成沿淮淮北100万亩优质小麦、水稻等10大基地,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初步形成了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工业园、凤台粮食加工、潘集食品加工、大通农产品加工、毛集农产品加工、八公山-谢家集豆制品加工等7大园区集聚联动发展态势。

农村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水平大幅度提高,彻底改变了淮南农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和人畜并用的原始生产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淮南农业机械化工作有了飞速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49年的零,到1978年14.8万千瓦,再到2018年的451.56万千瓦,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84%,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农业良种、良法得以大面积推广,重点农业推广技术年均应用面积达900万亩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自主研制的水稻新品种皖稻68、皖稻89、皖稻90、淮两优3号和蔬菜新品种皖甘1号、皖甘2号通过品种审定,江黄颡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淮南市制订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意见,土地流转步伐加快,目前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78.3万亩,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278家。在农业保障制度建设上,淮南市全面开展了小麦、水稻、奶牛和能繁母猪的政策性保险工作,农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基层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上,淮南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在农村综合改革上,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市共确权72个乡镇877个行政村,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62.2万本,占应确权农户的100%。淮南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全市909个农业行政村中868个村已完成村集体产权改革任务,688个完成“三变”改革。淮南市完成农村“三资”清理,推进村务公开,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从2012年开始,淮南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把“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贯穿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紧盯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成27个美丽乡镇、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247个,初步改变了“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禽畜乱跑”的现象,村容村貌不断改善。2018年,淮南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26元,比1978年的116元增长了111倍,是1949年的287倍。

新闻推荐

挖田取土,是谁破坏了农民的耕地?

本报讯(记者柏雪通讯员孙思奇)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创新调结构 振兴乡村富农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南市农业农村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