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村里建起“扶贫工厂”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来源:淮南日报 2017-10-11 13:5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宋 涛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早上骑着电瓶车几分钟就能到厂里。‘扶贫工厂\’建在家门口,既不耽误挣钱,也不耽搁农忙,又能照顾家里,家里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说起家门口就业的新生活,凤台县古店乡北王集村群众孙邦芳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孙邦芳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长年在上海务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两边双亲年纪大了,儿子在读高中,都需要人照顾。听说今年村里建起了“扶贫工厂”,她和做保安的丈夫,没有丝毫犹豫,买了火车票便返回了家乡。“我是第一个报名进厂的,担任检验员职务。第一个月保底工资1350元,技术熟练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工资,每年能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孙邦芳说。

孙邦芳所说的“扶贫工厂”,是当地引进的浙江省温岭市路正鞋业有限公司北王集分厂。为助力脱贫攻坚,淮南市出台了《“百企帮百村”***行动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贫困村建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等。市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浙江省温岭市路正鞋业有限公司到村投资办厂。为推动项目落地,古店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60余万元,对村粮站进行改造,建成了4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整修场地1000多平方米,建设北王集村产业扶贫就业基地,保证了企业的顺利入驻。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工厂带来机遇,每月外贸订单达5万双鞋,产品远销欧美、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温岭市路正鞋业有限公司北王集分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先期投放了50台设备,带动贫困户及当地群众60多人就业;下一步将再增添50台设备,可以带动100名以上群众就业,每年可增加群众收入240万元以上。

企业到村建厂后,企业用工不再难了。企业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贫困群众掌握技能就近就业,实现了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多赢。

***,重在实效。除建设“扶贫工厂”外,市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为13户贫困户建设了户用光伏,为9户贫困户办理了生猪代养,为3户贫困户办理了“雨露计划”,对今年拟脱贫户全部量身制定了脱贫计划,确保稳定脱贫全部出列。

新闻推荐

家校共分享 静待花盛开 凤台七中举办家庭教育会

本报讯(记者付莉荣摄影报道)9月22日下午,凤台七中邀请七年级新生家长来到学校,共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会,家庭教育会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向家长们阐述了学习与安全教育的理念,并邀请了社会...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民间灯舞庆中秋2017-10-09 14:15
评论:(村里建起“扶贫工厂”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