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家权摄影报道
“俺的舞台,就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富民之心,爱民之情,始终装在俺心中。老百姓是俺的衣食父母,只有亲近他们,与其交朋友,才能熟知他们的愿望和期盼。”这是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地方父母官对人民公朴的最好诠注。他就是凤台县政协委员、凤台县尚塘乡党委书记宋维玉。
做“有心人”履职尽责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作为一名连续四届的基层政协委员的宋维玉,坚持收集反映社情民意,重点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问题,积极撰写提案、调研报告。如: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加快凤台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等被省政协《社情民意》采用,省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淮南市20路公交车辆更新的建议、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投诉热点和维权难点、凤台县“粮食银行”发展的建议、凤台县“正三轮车”整治的建议、“西淝河”低洼地治理建议等被省市县各级领导批示。截至目前,撰写提案70多件、调研报告60多篇。
做“带头人”公仆情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宋维玉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每个岗位都是踏实履责,处处担当;把困难户当亲人,把上访户当朋友,凡事总为群众着想。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班子。”宋维玉深知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因此,他担任乡书记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乡班子建设。他对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召集班子成员对其做了进一步完善。“每位成员都要在制度框架中履职,当然俺首先要做表率。 ”宋维玉说。
“建好班子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宋维玉的眼里,群众都是亲人。除了日常工作,他常放弃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地“走亲”,收集社情民意。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对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更加关心。为了回应村民的需求,宋维玉身先士卒,为改善村庄环境不厌其烦地上门做群众工作,靠着这股拼劲啃下了“修路”、“拆迁”等一块块硬骨头。
做“用心人”为民谋事
2014年任凤台县尚塘乡党委书记以来,宋维玉把“抓好123,带动一大片”作为工作重心,即全面推进1个软弱涣散村整治、2个贫困村脱贫、3个美好乡村建设,以及一大片路桥改造提升惠民工程。
在工作的同时,坚持将党委书记职责与政协委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带着责任关注群众,带着感情心系群众,带着热情帮助群众,经常走近群众身边,体察群众的困苦,把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积极呼吁,把群众的困难当作亲人的困难认真解决。
人物名片
宋维玉,先后担任凤台县政协人秘科科长、凤台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凤台县政协联络室主任、凤台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凤台县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凤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政研室主任,凤台县尚塘乡党委书记,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9月16日上午,宋维玉从“书记热线”中得知一农户家的自来水出现故障,立即带领相关施工人员赶到现场。他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呀!宋素坤返乡创业遇到困难后,宋维玉主动结对帮扶。
美好乡村建设始终牵挂着宋维玉的心,他不定期地深入到居民安置点,监督施工质量。“作为群众的领头人,必须沉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从交谈中了解群众的心声。 ”宋维玉对记者说。
旗帜下,宋维玉坚定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祉的信念不动摇。
为了确保济(南)祁(门)高速凤台县尚塘段的正常施工,宋维玉隔三差五地来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处理棘手问题。
▲ 农业是尚塘乡的主导产业,宋维玉经常带领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检查水稻墒情。
▲“作为乡主管,大小事千头万绪,每天接打电话百余次……”宋维玉说。
新闻推荐
市政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