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印文化是中华的瑰宝。印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印玺和文人篆刻印章共同构成延续三千年的中国印章艺术。印玺是权力的象征,身份的象征,古时君王、臣子都各有专用的玺印以明身份,行使权利。悠悠年月蕴育着这一中国传统瑰宝。
从古到今,印章的材质有很多种,产自安徽淮南八公山深山密林之间的紫金石无疑是上等的材料。受这一方水土的滋养,生于淮南的胡庆玖从小就对紫金石雕刻感兴趣,醉心于此的他创办了淮南紫气东来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并制作开通了第一家紫金石专业网站,为紫金石走出国门,通向世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千多年来,紫金印对传播中华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更大的人文内涵,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极丰富的审美价值以及非常恒久的保存价值。作为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形势和手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得以流芳百世。紫金印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工艺要求严格,雕刻方法细腻,是现代技术所难以代替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机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淮南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将紫金印传统技艺弘扬光大,九十年代以来,紫金印产品多次在国内各类展会上获奖,成为安徽省市地方文化礼品,产品出口海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中国的印章艺术,兼具独特而古老之特性,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以书法、雕刻两相结合,具有实用、欣赏、收藏之价值,是献给人类艺术宝库的艺术珍品,是东方民族的瑰宝。从战国至秦汉,官印、私印取材以铜、玉为主,到唐宋时期文人以石刻印始,风气盛极一时,石章与书法、绘画相结合,流传至今,即谓石印时代。流光溢彩的诸多名石为中国的石印艺术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紫金印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对传播中华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的特点,比之纸、墨、笔,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更丰富的审美价值,更恒久的保存价值。
二、文化价值
紫金印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作为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既承载了诗、书、画、印等具象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蕴含了抽象的哲学、道德、精神等方面的思想精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手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得以流芳百世。
三、工艺价值
紫金印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工艺要求严格,雕刻方法细腻,是现代技术所难以代替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制印工艺上、长期以来,当地艺人根据印料特有的花纹、质地,吸取兄弟引种工艺,逐步创造和形成了因材施艺,设计灵活,工写兼备,高浮雕、浅浮雕、薄意相结合的工艺特色。
四、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加工紫金印是本地区部分群众赖以生存的手段,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首先,紫金印及紫金石雕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当地一定数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紫金印的原料出自当地山区,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第三,除满足本省、市的市场需求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产品销往海外,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人民的欢迎,可以出口创汇。目前,淮南市及凤台县、寿县等地生产企业及个体经营作坊已达40余户,从业人员300多人,年销售收入900余万元。
印玺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门类,无论从印章的选材,印纽的刻治以及篆刻的章法布局和刀法上都包含了古人古朴自然的审美观。古代印章材质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宋元以后盛行石章。据有关资料和存世实物考证,以紫金石制作印玺,最初始于宋代,清朝至民国逐渐衰微。一千多年来,紫金印的印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一直在当地流传,师徒授受,薪火不断,延续至今。紫金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在淮南市、凤台县一带。
紫金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的传统制作技艺难度很大,需要一人有很好的空间感觉由四面雕刻在综合的能力。整个生产过程有2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采石、制印、打磨、封蜡、铭印款、配盒等。紫金印的传统雕刻方式有:圆雕、浮雕、透雕、薄意和线刻多种;其具体操作刀法有单刀、双刀、切刀等十几种;图案选择主要是传统的古典纹样和龙、凤、龟、兽印纽;其表现手法为:写实、写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主要生产器具和设施有50余种;成品样式分为规格方形印和随形闲章两大类,尺寸不等。还有利用紫金石传统雕刻技艺制作的其他石雕工艺品。紫金石虽有千年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其印纽制作技艺全靠师徒言传身教,还要凭个人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与感受才能掌握,许多内涵深邃的内容,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由此可见,紫金印的制作工艺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紫金印玺,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资金印玺的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胡庆玖。他是淮南紫气东来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他曾创造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对紫金石印玺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胡庆玖在紫金石雕刻上深受二哥胡华斌的影响,胡华斌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是淮南市紫金印雕的代表人物之一。胡华斌的雕刻作品曾被来淮的外国友人喜爱、收藏。这令胡庆玖羡慕不已,由此,将来成为美术雕刻家的念头就在这小小少年心里扎了根。上世纪80年代,胡庆玖上班后,渴望在艺术道路上有所进展的他又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这期间,他偶得一本周宝庭的《石雕古兽印纹样》,如获至宝,醉心于此法,他在熟练掌握传统篆刻技法的基础上,将自己书法造诣、审美情趣和情感注入到石印雕刻之中,使一方方无生命的石印灵动传神,有气势。 1995年,他和哥哥们一起在淮南市八公山区开办了淮南第一家紫金石雕工艺美术室。
1997年,香港回归,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在中国人的传统眼里“印”就是权力的象征。以此为主题涉及雕刻了一方香港回归巨印,很能和中国的这一盛世相契合。胡庆玖用九叠篆技术雕刻了一方紫金是香港回归巨印,印的规格高达18×18×36cm,四面雕有牡丹连图,象征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印顶刻着二龙戏珠,龙是叶子龙,明珠刻成紫金花图(香港徽标)象征着香港在我们国人心中的地位,印的边角采用浮雕的方式刻有:长城、黄河、长江以及香港典型特图案等。这一巧妙的设计、经过数十天的仔细打磨精雕细琢,只是这方巨印在全国选送的工艺美术品中脱颖而出,被国务院港澳办转赠收藏,由此开创了紫金印名扬海内外,逐渐形成紫金印产业的新时代。这方印不仅是为淮南子紫金印树立了一个品牌,也为中国工艺礼品市场提供了一种新品种,并由此在淮南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商品产业。
2004年,他又注册了“紫气东来”商标,制作开通了第一家紫金石专业网站,此网站主要是介绍紫金印雕传统篆刻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广大喜好紫金印雕技艺和紫金印玺的爱好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紫金石走出国门,通向世界奠定了
扎实的基础。
除了“香港回归,紫金之宝”
紫金巨印外,胡庆玖最著名的作
品就是《二龙戏珠》紫金印玺,该
巨印在 “2011年工艺美术大师
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
获金奖,实现了淮南紫金印在全
国艺术专业行业上零的突破。
“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是
中国工艺美术界国家级、最高行
业水准的博览会,能在这个展览
会获金奖足以断定为:一是胡永
玖的精湛雕刻水平;二是淮南紫
金石受到了专家的肯定,这一金
奖的获得让紫金石可以和 “国
石”寿山石相媲美,成了淮南人
的骄傲。
淮南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
司,由“紫金堂”与“紫气东来”紫
金石工艺厂合并而成。为了保障
紫金印雕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淮
南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淮
南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
要采取了以下一项措施:(1)开
展老艺人紫金印雕刻绝技的调
查整理。 (2)举办紫金印传统技
艺培训班,请老艺人传授经验和体会,并现场督导。 (3)严格贯彻保密原则,防止核心技艺泄密。 (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研究所,收藏馆和传统工艺作坊,建设好保护性原料生产基地。(5)开展行业道德宣传,反对生产销售粗制滥造紫金印产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紫金印的内涵和质量标准,提高消费者的鉴赏能力。
2013年7月,在淮南市旅游局的大力推荐和有关部门支持下,胡庆玖带着淮南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加入了“紫金石—寿州窑”唐风雅苑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依托古老的寿州窑遗址所带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加之紫金石市场的热度,为了吸引区域内的艺术大师、设计爱好者等群体,规划打造一处集艺术创作、艺术交易及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淮上-寿州窑创意馆,内设个人工作室、创意平台、艺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易中心等设施,使之成为淮南乃至安徽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集聚地。在这个项目中,胡庆玖将成立“紫气东来”工作室和“紫金堂”工作室,分别创作紫金印、紫金砚,让这一传统技艺在淮南这片土地上星火相传,连绵不绝……
经过多年发展,淮南楚韵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实力不容小觑,不过,胡庆玖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计划。淮南楚韵文化艺术胡有限公司计划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未来五年内投入紫金920万元人民币,开展紫金印制作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建立一座紫金印玺收藏馆,建立一处紫金印传统生产工艺厂,建立紫金印艺术研究所,开展资金因原料基地保护工作,开展老艺人调查保护和年轻一代印雕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将紫金印传统技艺以弘扬光大,让这一中华文化传统瑰宝屹立世界文化之林,为祖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新闻推荐
■凤台县政协委员宋维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和...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