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凤台十八名退伍老兵鏖战百里荒滩 种林护林12载,将万亩荒滩变成“聚宝盆” 张舒 星级记者 张火旺

来源:市场星报 2013-03-22 00:09   https://www.yybnet.net/

自12年前退伍回到凤台县,刘坤等18名老兵凭借双手和4台拖拉机起步,将昔日的万亩荒摊,变成了今日万亩水保林带、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技示范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条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170米的绿色长廊,成为茨淮大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十八条好汉在荒滩扎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凤台县茨淮新河凤台段。“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荒滩。”凤台县八一林木场段场长介绍说,由于长年缺乏绿色植被,当时水土流失严重,堤坝受损,防汛工作受很大影响。

2000年深秋,在县水利局的安排下,詹可权、张文敬、刘坤等18名退伍军人迈着铿锵的步伐,唱起军歌、扛起红旗,迈进荒无人烟的茨淮新河堤滩,支起了5顶简易帐篷。没有路,没有房,就在黄土地上搭起帐篷;没有锅灶和电灯,就自挖土灶和点起篝火。

为赶在霜冻前翻好地,在植树节前栽下树苗,18名退伍军人冒着刺骨的寒风,日夜鏖战在36公里的荒滩上,历经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18条汉子打下10万个树穴,栽种了1200亩杨树苗、300亩果树,林间空地套种牧草500亩。

凭借勤劳的18双手和仅有的4台拖拉机,他们让这1万亩荒滩逐渐披上了绿色,“凤台县八一林牧场”自此诞生。

汗流成河方有绿树成荫

当杨树开始成行,果树开始成片,2002年夏天,骄阳似火,淮河流域出现历史罕见的旱灾,茨淮新河自挖掘以来首次干涸。刘坤等人拼了命地通过深井提水,起早贪黑灌溉保苗。

可仅两年后,辛苦补种的树苗刚刚存活,淮河流域又发生特大洪水,刘坤和战友们不眠不休,抢战三天三夜,搬运土石近万方,终于筑起一道道环绕堤坝的子堤,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洪水。

2008年,林牧场的舟蛾类害虫发生面积达4000多亩,老兵们顾不上炎热天气,背着十多公斤重的烟雾机,每天走上几十公里喷洒农药。

日复一日的不懈坚守下,八一林牧场终于绿树成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在95%以上。

综合开发风景这边独好

“资源不能浪费,要充分利用这片土地。”2008年,在县水利局和林业局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18位老兵进行了水土保护、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全方位的规划,如今,通过发展农业科技生态链,这片土地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

八一林木场还专门请来苏州园林设计院,对开发建设“农家乐”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主要经营有木屋别墅休闲;收获采摘农作物、瓜果;垂钓、水上娱乐;水上就餐等。2010年这里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在老兵心里,群众富才算富。”段场长说,多年来他们免费培训指导农民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指导生产带动致富。“荒滩地,已经变成咱们群众的绿色聚宝盆了。”

本报与合肥同仁医院继续征集“绿林”好汉,如果他就在您的身边,请告诉我们,征集热线:18656151052。凡读者推选出的“绿林”好汉,将由合肥同仁医院为其免费体检。因为长年荒山植树造林,他们大多患有风湿或椎间盘突出,合肥同仁医院还将安排专家团队为他们提供免费治疗的机会。   

新闻推荐

“你还活着,我当然要先救你” “好人汪德才”赴医院探访受伤邻居吴秀娟 记者 陈明

星报讯“6·30”特大洪灾让黄山市徽州区饱受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本报7月8日起曾做系列报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村乡篁村村民汪德才在痛失四位亲人后,仍在第一时间徒手救出邻居吴秀娟。7月10日上...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凤台十八名退伍老兵鏖战百里荒滩 种林护林12载,将万亩荒滩变成“聚宝盆” 张舒 星级记者 张火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