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上军将领中,屡仆屡起,多次重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当数岳相如。岳相如(1876~1958),凤台县岳张集人。
1903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安徽成立了同盟会支部。岳相如积极拥护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报名参加同盟会组织,投身革命事业。
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准备武装起义,苏皖同盟会负责人赵声通知岳相如前往广州参加。岳相如即赶往上海集中,被编入第二班,未及赶至,黄花冈起义即告失败。途中,奉命偕张汇滔回寿县、凤台待命。当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淮上革命党人举行紧急会议,筹划寿县起义。寿县光复后决定成立淮上军,岳相如任军统。淮上军分3路向皖北各县推进。岳相如与袁家声率一路光复凤台,随即向东,光复怀远、蚌埠,军威大振。1912年,柏文蔚督皖兼第一军军长,淮上军改编为第一军第四师,岳相如任第三团团长,驻防怀远、蚌埠一带。南京清提督张勋慑于革命军声势,恐津浦铁路被控制,断其归路,乃仓皇退逃。岳相如与袁家声指挥所部在蚌埠进行阻击,歼敌甚众。张勋乘火车逃往徐州。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改组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党。岳相如奉命由上海前往参加。会后,岳相如返沪,继续组织反袁力量。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开始护法之役。柏文蔚密令岳相如、余亚农等再次组织淮上武装,声讨皖系军阀。1918年,岳相如在寿县举起义旗,与倪嗣冲军进行大战,终因孤军无援,遭到失败。岳相如潜走河南,经汉口,返上海,多方进行联络,以图再举。第二年,岳相如奉命前往福州策动李厚基部某旅起义,未能如愿,转往广州。孙中山将其留在总统府,担任参事。 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革命,岳相如随孙中山返回上海。时革命党安徽负责人张汇滔遇刺,就医上海广慈医院,孙中山前往探视。张汇滔自感已无生望,便向孙中山推举岳相如。此后,孙中山便委岳相如负责安徽革命党工作。
1923年,孙中山返回广州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任命柏文蔚为北伐第二军军长,岳相如为安徽讨曹(锟)自治军支队司令。 1924年,岳相如奉命由上海返凤台,与怀远常东生等组织淮上自治军,不到一个月,云集2000余人。在袁家声领导下,声讨安徽军阀马联甲战斗失利,撤离安徽,退往河南永城,与胡景翼合作,改编为第十五混成旅,岳相如任团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独立旅旅长、师长,参加北伐,与直鲁联军张宗昌部多次作战。不久部队改编,只身赴沪。1928年反蒋失败,潜往天津寓居。1933年出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十四军军长。 1938年返原籍,组织抗日武装,任安徽省抗日人民自卫军第四路指挥官。抗战胜利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促进会安徽负责人。 1957年病逝。
新闻推荐
凤台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强抓落实 注重成效 推进凤台县农机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乡两级农机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全县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机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结果。在局长程龙胜的带领下,凤台县农机化工作稳中有进、再创...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