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残疾人,是一项普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如何践行这项责任和义务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淮南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连续8年荣获市委市政府“信访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并被省信访局和省残联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为兄弟单位树立了典范。
雪中送炭,关注民生立保障
按照《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实施42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的要求,淮南市残联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民生工程,确保全市残疾人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在确保高质量的前提下,淮南市残联认真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程。省民生办历次部署全省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程后,淮南市残联制定 《淮南市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实施办法》,有序推进工作。至2010年5月23日止,核定上报全市符合救助条件的二级以上残疾人9827名,救助资金3812832元已全部通过金融机构打卡发放。此外,残联还认真落实并完成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工程。淮南市残联认真负责、积极工作,在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成立了市、县(区)白内障复明工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分解任务,一方面做好病员的摸排筛选工作,一方面考察确定具备手术资格的医院,并组织眼科专家、护理人员依照《安徽省白内障复明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手术。
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淮南市残联采取措施,积极完成了城乡残疾人免费医保工作。按照《淮南市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要求,淮南市残联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强合作,将城镇残疾人和全市农村残疾人分别全部免费纳入医保和新型合作医疗。
在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方面,淮南市残联不遗余力 ,积极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淮南市残联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的宣传,并与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共同实施了“千人千元就业工程”,通过技能集中传授、分散自学、个人技能相互传帮带等方式,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锦上添花,完善制度促和谐
除了开展具体民生工作,淮南市残联还努力加大宣传,完善制度,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做到锦上添花。
残联依托助残日、聋人节、盲人节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开展关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及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并且通过宣传,发现和树立了一批如柏法春、陈家良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残疾人典型,提升了社会影响。在节日活动中,残联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深入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地方走访慰问,并提供了物质上的补助。残联还注重开展残疾人文体工作,组织残疾人参加的文艺汇演取得了优良成绩,如反映汶川地震灾区为主题的手语舞蹈《相信爱》十分精彩,受到市领导和社会的称赞,并在市电视台展播。
除了科学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完成登记建档工作的基本工作外,残联还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严格要求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健全和完善制度;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回头看”,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凝聚社会力量,使创新保持不懈的活力。残联还从作风上、形象上、纪律上不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城乡党组织共建活动,加强与谢家集区花园社区、凤台县丁集村的联系,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党建水平。
为了倾听和反映残疾人的要求和解决他们的困难,残联努力落实残疾人信访维权职责。多年来,残联不断帮助来访残疾人解决生病救助、就学、低保享受、拆迁、劳动纠纷等问题,还和司法局一道在县区建立了残疾人维权站及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夯筑和确保了一方安定。省信访局长称赞:“淮南市残疾人信访工作是全省的亮点”。
改变不在瞬间,点滴亦是进步。淮南市残联真正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惠残行动的每一步,他们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把改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人利益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淮南市残联的一系列举措,让残疾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看到了绚烂的未来。
沈娟娟 王秋玉郭莹
新闻推荐
只要把群众放心上 群众就不会忘记凤台县清真寺送牌匾向省政协表达谢意
凤台县清真寺送牌匾向省政协表达谢意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