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钱没少挣 苦没少吃一个三十多年老麦客的“成长”故事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06-10 12:4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一个三十多年老麦客的“成长”故事

特约撰稿 邵俊强 文/图

6月8日,蒙城县庄周街道办事处六里村,60多岁的农机手杨孟启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手机询问着儿子的消息。合上手机后,杨孟启叹了一口气说:“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不放心啊! ”

他的儿子杨张锋,刚刚在睢溪县帮人收割结束,正驾驶着自家的福田谷神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奔赴更远的萧县。

杨孟启是个老“麦客”了。如今,他只是在农忙的时候,在家乡附近打打“短工”,更多的活已经交给了儿子。

老杨家的房子建得漂亮。前后两幢四层小洋楼,两幢楼之间还东西相对建起8间厢房,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宽敞的楼房里面,停放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院子外面,则停着一辆刚买的福田雷沃大型拖拉机,机后还悬挂着悬耕设备。谈起这些,杨孟启笑了,说:“这都是开机子挣的。 ”

小手扶叩开农机门

杨孟启自小喜欢农业机械。初中毕业后,大队里推荐他当兵,也推荐他到淮北煤矿当工人,都被他拒绝了,心思在生产队里那台2105型柴油机上,操弄着它帮助生产队里改稻田,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的。

1980年前后,生产队散了,土地包产到户。属于公家的拆分的拆分,变卖的变卖。杨孟启再也开不上公家的柴油机了。杨孟启便东挪西借,又和几家邻居一起凑了600多元钱,跑到凤台县买了一台废弃不用“趴了窝”的手扶拖拉机。杨孟启用板车把它拉回来,慢慢摆弄,很快就让“趴了窝”手扶拖拉机又跑起来了!

从此,那台破旧的手扶拖机就成了杨孟启的摇钱树。农忙的时候,他用手扶拖拉机帮人犁地打场。农闲的时候,他用手扶拖拉机跑运输,拉个砖瓦,送个粮食。那时候,蒙城农村农业机械很少,柴油才1毛5分钱一公斤。给别人打麦场3元每小时,犁地2元每亩。一季下来,也能赚不少钱。杨孟启两三年就把借款全部还上,还逐渐有了余钱。

1984年,杨孟启把那台破手扶卖掉,到城里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小四轮拖拉机。

后来,他又先后添置配齐了割晒机、压碾、铁犁、播种机,农忙的时候,帮人犁地打场割麦播种,只要有活,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农闲的时候,他就跑运输。一年下来,竟然能有千把元的收入。杨孟启家的日子渐渐地奔上了小康。

1991年,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杨孟启又买了一台江淮40中型拖拉机,开了一段时间又转手卖掉了,到山东省兖州买回来一以崭新的295中型拖拉机,继续他的农机生意。配套农机也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赚起钱来也比小型农机快多了。

收割机建起幸福楼

儿子杨张锋成年后,家里多了一名新的农机手,也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经过反复比较,杨孟启再一次更换了手中的农机。这一次,他一次性投入5万元,买了一台上海50大型拖拉机,同时购置了一台配套联合收割机。以前收割小麦,仅仅是用割刀把小麦放倒在地里,还要用人工装车拉回场里碾压脱粒。而他新上的这台向明收割机,悬挂在上海50后面,用条口袋对着出口,直接就可以接白花花的麦粒了!

那时候,六里村周围就杨孟启家有一台新式联合收割机,生意好得没法想像。父子俩不分昼夜地收割,收割完毕后,紧接着就是播种,播种完毕不久,南边邻县的水稻又成熟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把5万元本钱挣了回来,净赚一台大型农机!

看到杨孟启捣鼓农机稳赚不赔,不少人纷纷加入了农机队伍。仅杨孟启所在的六里村,就增添了近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机械多了,当地的土地却没有增加,业务量明显降了下来。年轻的农机手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跨区作业这块蛋糕。这时候,杨孟启已经50多岁了,他让儿子当起主要农机手,自己反而成了副手,和儿子一道奔赴河南信阳、驻马店,省内阜阳、宿州、淮北等地,成了蒙城县3000台跨区作业农机的一员。

麦客们走南闯北,根据不同地区小麦成熟的时差追逐着作业场地。一天收割七八十亩小麦,按每亩收割费50元计算,一天下来可以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样追风逐日地跨区域作业一个月左右,2、3万元的纯收入没有问题。

富裕起来的农机手们纷纷建起了小楼。杨孟启,也是其中的一个。

酸甜苦辣都尝遍

一台又一台崭新的农业机械,一幢又一幢漂亮的小楼,农机手们的票子好像跟大水淌来的一样。问及这些,杨孟启苦笑着说:“光看贼吃,没见贼挨!俺们受的罪,常人哪能感受到? ”

杨孟启介绍说,俗话说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收割讲究的是天时,错过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午收大忙季节,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知道哪儿有个饭铺,有时一天一夜都吃不上一顿饭。买的方便面也没水泡,只能吃干的。累了的时候,另一名机手替换上来,就躺在地头上休息一会儿。还要丈量地亩数。跟主人讨价还价。收割之后再讨要工钱,忙得昏天黑地。

谈到受到的罪,杨孟启摸了摸头皮,笑着说头上现在还留着一长溜伤疤呢。他回忆起那次惊心动魄的受伤过程:那次正在麦地里收割着,悬挂收割机的钢丝断了,没法继续作业了。他把收割机停下来,自己钻到车下修理,一不小心,头顶撞到了收割机的铁皮上,当时就削掉一大块头皮,钻心地疼。杨孟启用手一摸,血水顿时染红了巴掌,几个手指都插进了头皮里!他赶紧跑回村子找到一个私人医生,医生缝了十多针才把伤口缝合。这时候,血水已经顺着脖子把衣服都浸透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点都没敢耽误时间,修好收割机立即开赴邻县,继续收割。直到麦收季节过完回到家里,他才把头皮上的线拆掉。

生意越来越难做

受苦受累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外出作业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人生地不熟,受到当地人的欺负。

2005年,他带领6台收割机赴河南省淮滨县收麦。快收割完的时候,当地的村霸却拦着说一定要等几天,等没熟透的麦子成熟后割掉才让他们走。他们像做贼一样连工钱也没要完就偷偷地连夜溜走了。村霸却不依不饶,骑着十多辆摩托车带着棍棒追赶他们,要把他们“闷死”在那里。幸亏他们及时报警,等到天明,在警察的保护下才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之后,他们再也没有敢涉足那个地区。

还有一次,跨区作业队要返回家乡收割自家小麦,走到邻县的时候,遇到暴力拦截,要求他们在当地收割。他们没有同意,对方当时就是棍棒乱舞,一个机手当时就被打得头破血流。那位受伤的机手吓得到家就把收割机卖了,再也没有涉足这一行。

谈到这些,杨孟启说,酸辣苦甜都得受,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现在,农机越来越多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自己已经转行,大多数时间到筑路工地上干活了。只是在农忙时间,挣上一季子“巧”钱。

话是这样说,杨孟启今年还是又花了6万多元,添置了一台二手大型福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儿子驾驶着奔赴萧县的就是那台。杨孟启说,这是儿子的主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比先前的背负式收割机更先进了,有了驾驶室,有了风扇,还能放置些生活用品,可以少受很多罪。门前停着的那台福田雷沃大型拖拉机也刚买来不到10天。耕种完后就上路做生意,挣钱比较稳当。

杨孟启坐在他刚买的大型拖拉机上。侧面,是他家四层小楼。

杨孟启坐在刚换的中型拖拉机上。背后是他破旧的房屋。

新闻推荐

凤台县读者向先生询问——1996年茅台现在能值一万元吗

“我有一瓶1996年的茅台酒,请问现在值多少钱?能值一万元吗? ”日前,家住淮南凤台县的向正海先生向本报打来电话询问。据向先生介绍,他家的那瓶茅台是500ml装,酒精度为53度,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出品,生产...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人民江山万年长2011-07-01 12:43
猜你喜欢:
评论:(钱没少挣 苦没少吃一个三十多年老麦客的“成长”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