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曝光后这些问题解决了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02-01 12:59   https://www.yybnet.net/

事件:王家坝移民安置宅基地成牟利工具

结果:符合安置规定住户全部退款

本报讯 王家坝保庄圩原本用于安置王家坝村民,但这些宅基地一度“蜕变”成少数人牟利的“商品”,“有理无钱”你住不进来,“有钱无理”照样能住进来,还有富余的房屋可以卖。

接到举报后,本报记者7月15日冒雨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调查,7月20日刊发稿件 《镇政府广售安置地 村主任变身“开发商” 阜南县王家坝移民安置宅基地竟成牟利工具》。

稿件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引起了阜阳市委、市政府,阜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分别责成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工作组进行调查。

调查组责成王家坝镇对符合安置规定的住户全部退款,对不符合安置规定的坚决不予安置;对违规出租、买卖的土地依法收回。非法房地产开发问题和竞价土地收入违规使用问题已经调查清楚,相关部门依法处置。

问题查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阜南县政府原副县长刘昌辉、王家坝镇党委原副书记李思合、王家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原站长郑金标等三人涉嫌经济犯罪,均被免去职务,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责。

(本报记者 胡明兵)

事件:章广镇干部冒领“粮补款”

结果:冒领款用于村公益事业

本报讯 2010年2月,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村民向本报报料:该镇常山村出现一桩怪事——一位不种地的包村镇干部名下竟有大额粮补款进账,相形之下,当地种粮大户的粮补款却少得可怜,这实在是让人生疑种种,无法解释。

记者来到章广镇通过大量走访村民、村干,发现这位“享受”高额粮补款的人名叫陈斌,是镇政府计生办蹲点常山村的镇干部。近年来,陈斌的个人粮补“一卡通”上竟连续有大额粮补款进账,仅2009年1月份,陈斌就分两次取走6万元,同年5月又取走5万元,10月取走800元;2010年年初,又有6万多元粮补款进账。

不种地的包村镇干部怎么会有如此大额粮补款?记者随后到镇政府、区财政局等部门求证,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根据记者调查,2月9日,本报3版头条刊发报道《一张寄错的明白卡引出一桩怪事——章广镇干部领取巨额粮补款》。此篇报道得到省财政厅的重视,厅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严查,并立即成立了专门调查组。滁州市纪委主要领导也非常重视,责成相关部门严查并配合省财政厅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纠正了包村镇干部冒领粮补款的错误行为,把冒领款项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村民们对调查组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本报记者 姜红)

事件:陈大镇统建的新村成“豆腐渣”

结果:村民自建要求得到尊重

本报讯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涡阳县陈大镇于楼村村民的电话,称在本报的舆论监督下,村民要求自建新房的阻力消除。目前,部分村民已搬进了自建的安全新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2010年4月,涡阳县陈大镇于楼村村民向本报反映,他们的新农村规划点统建房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要求自建新房却遇到种种阻力。

记者专程到施工现场实地察看,组织村民和住户座谈,走访前任和时任村干部,与承建方进行沟通和交涉……通过详细调查,记者了解到部分统建房屋确实存在诸多严重质量问题,如地面圈梁水泥不凝固、墙壁柱空断、楼板开裂等,而且,一期工程的问题房拆除重建后,二期工程又再次出现多种质量问题。记者调查了解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承建方偷工减料、管理松懈所致。村民忍无可忍,强烈要求自备材料、自建房屋,然而,自建房屋的要求却遭到多方掣肘,不能实施。全面了解情况之后,为妥善解决问题,记者又来到陈大镇政府,将情况向镇政府分管领导通报,并转达了村民要求自备料、自建房的强烈愿望。由于调查细致采访扎实,镇领导当场表态 “完全支持村民自建房屋的要求”,并对村民自建房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报记者 姜红)

事件:涧溪中学师生饱受鸡粪“熏陶”苦

结果:市领导现场办公师生不再闻臭味

本报讯 明光市涧溪镇涧溪村一些养鸡场建在居民区内,多年来严重影响周边村民和涧溪中学师生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饱受鸡粪污染之苦的村民和师生多次向环保等部门反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010年7月30日,记者实地调查验证了村民反映多年的问题属实:数个养鸡场建在居民区内,和涧溪中学直线距离仅有50米左右,鸡粪等污染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露天排放臭味熏天,并污染了水源,严重威胁当地群众和师生的健康。

记者为此事采访该市环保局,该局对此事消极对待,有关领导竟称“不好查”。鉴于此,8月3日,本报刊发的记者调查《鸡粪“熏陶”多年师生苦不堪言》得到明光市市委书记李庆宁的高度重视,当即批示要求成立调查组调查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此问题由市纪委负责人牵头督办,市环保局、工商局和涧溪镇政府参加,深入造成污染的5个养鸡场,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方案:紧急修建鸡粪池,目前5个养鸡场粪池全部建成,并责令养鸡户将所有鸡粪一律入池,并全部密封覆盖,投入3.8万元对贯穿中学校园的污水沟用盖板覆盖,拆除污水沟上游的一座厕所,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制订养鸡场搬迁规划,镇政府目前已经围绕规划、征地等事项对搬迁作出安排。

(本报记者 姜红)

事件:五沟镇拖欠农民600万征地款

结果:本报介入村民当月领到钱

本报讯 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占用耕地,耕地被占一年多,开发的商品房已经外卖,但村民的征地补偿协议还没签,6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也一直拖欠……这是去年年底濉溪县五沟镇大陈村村民反映的问题。在本报的舆论监督下,拖了一年多的600多万元土地补偿款于当月及时发放到位。

2010年11月9日,记者在大陈村调查发现,村民的200多亩耕地被征用一年多,但没人和他们签订农地征收补偿协议,村民对补偿标准毫不知情,补偿款分文未得。而打着“大陈村民集中居住点”幌子建成的新房,已经以每套20万元的价格在对外出售。

本报记者就发现的问题与五沟镇政府领导进行了通报和交流。该镇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每亩29020元的标准,于当月月底前将6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兑付给村民。

(本报记者 姜红)

事件:霍山东磁公司用工不依法

结果:新老职工皆获说法

本报讯 2010年5月,本报维权周刊接连接到霍山东磁公司老职工的投诉,他们勤恳工作十几年却被变相解雇,各种保险被停缴。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当地劳动部门甚至不受理他们的仲裁申请。

本报于2010年5月25日刊发《工作十余年被变相解聘 霍山 “东磁”老职工讨说法》,报道刊发后引起很大反响,随后又有在职霍山东磁职工反映,他们也没有社保,本报记者再次展开调查,于2010年6月15日刊发 《霍山东磁公司用工不依法 部分在岗老职工也无社保》。报道引起了省人社厅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责成有关部门迅速调查整改。目前,霍山东磁已依法为在职老职工办理了保险,东磁老职工也向本报记者反馈,经过劳动部门的调解,他们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本报记者 胡明兵)

事件:千万集体地款村民无权支配

结果:村民争到民主决策权利

本报讯 2010年1月,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光明村村民向本报反映,光明村共有1000多亩集体所有的水塘和水田被芜申运河建设征用,按照每亩12000余元的补偿标准计算,光明村集体将会获得1200多万元的巨额征地补偿款。镇上领导此前曾多次在村里公开表示,这1000多亩集体土地的相关补偿费用,与村民无关。镇领导的这种态度令村民非常不满。

本报记者经过调查,2010年2月2日在4版刊发报道《千万元征地补偿款谁来支配?宣州区光明村村民要求民主决策》,报道刊发后,村民获得了法理和政策上的支持,记者又及时向村民宣传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该法中村民知道了这笔钱的分配和使用,应该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010年农历新年,光明村村民趁着大家过年都在家时,召开了村民会议,研究讨论了这笔钱的分配,除留下一部分作为集体资金之外,一半以上的土地补偿费被全村村民平均分配,村民对此非常满意,都称赞本报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本报记者 胡明兵)

事件:拆农房五年没给一分钱

结果:无房农妇终获六万补偿

本报讯 阜南县张寨镇农妇彭汉侠一家因当地修路,农房被拆,当地政府既没有给予补偿,村里也不给她家调整宅基地,一家人5年来居无定所。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后,于去年5月11日刊发报道《修省道拆农房不给补偿 阜南一拆迁户五年无家可归》。阜阳市委书记为此作了批示,要求当地政府解决此事,但此事一直在拖。记者多次联系当地县、镇领导,协调督促。前不久,该县政府终于承诺支付6万元(已兑现了4万元)给彭汉侠,作为购房补助款,彭对此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来电一再感谢本报记者为她说话。

(本报记者 王明存)

事件:青阳、霍邱村医津贴被截留

结果:所欠津贴全部补发

本报讯 安徽省规定,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月可获得100元卫生津贴,可是,青阳县、霍邱县从事这一工作的乡村医生两年来没领到过一分钱。

本报报道后,得到了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的高度重视,批示有关部门迅速调查处理。很快,两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均已领到了拖欠的卫生津贴。

最近,本报记者回访时,两县部分乡村医生一个劲地向记者道谢,说亏了本报坚持监督跟踪关注,他们才领到了这笔补贴。

(本报记者 王明存)

事件:国土所长无证驾驶肇事逃逸

结果:职务被免掉 拘留十六日

本报讯 凤台县一国土所长无证驾驶,肇事逃逸,还找他人顶包。经本报监督,该所长被拘留,且被免去所长职务。日前,被撞女童父亲告诉记者,孩子身体恢复得很好,已健康如初。

本版去年3月30日、4月13日三版分别刊发了《凤台国土执法车撞人后逃逸——两村民驾车追赶将其逼停 国土所长在车上》、《凤台国土执法车撞人逃逸事件真相大白——驾车者就是女国土所长!女所长和执法大队长接受采访时满口谎言》稿件。去年3月24日,凤台县国土局城北国土所所长苏玉驾驶一辆 “国土执法监察”车辆和该局执法监察大队长郑克全一起下乡时,将朱马店镇联民村4岁女童撞伤后逃逸,多亏热心村民驾车将其拦停。交警调查时,苏玉谎称系他人所为。本报报道得到县委书记重视,指示县公安局、国土局迅速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经查,肇事逃逸驾驶人就是苏玉本人,且是无证驾驶。当地公安部门给予苏玉拘留16日的处罚,县国土局也免去其国土所长职务。

(本报记者 王明存)

事件:“金寨质监”强收茶叶检验费

结果:对加工量小茶农不再收费

本报讯 去年5月25日,本报刊发《“质监”频频伸手 茶农连连叫苦——金寨县质监局违规强收茶叶“检验费”》,报道了金寨县质监局数年来强行向茶农收取检验费问题。对拒缴户,则以没有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为由,给予严厉罚款;对缴费户,不管是否办证就可生产;很多缴了检验费的茶农却拿不到检验报告。

省质监局局长张万宽很快对本报报道作了批示,六安市质监局专门安排该局纪检组长带队,到金寨县调查处理。去年6月11日,省质监局和六安市质监局有关领导来到报社编辑部交流反馈,承诺今后对加工户加工茶叶进行检验时分类管理,对加工量小、主要在本地销售的加工户,将不再收取委托检验费;对加工量小且在当地出售的茶农实施免检;加强对茶叶加工量大的外销户的检验管理,争取让茶叶加工户与检验机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检验报告由检验机构直接邮寄,确保检验报告及时送达。此外,各级质监部门还将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财政资金用于检验茶叶,争取不再让加工户承担检验费。

(本报记者 王明存)

新闻推荐

邻里纠纷,怎能开车撞墙?

“好好的一面墙,竟被撞出一个大洞,当时我看着非常害怕,担心房里人的安全,他胆子怎那么大呢? ”家住凤台县尚塘乡南李村的李云侠目睹这一幕后,心有余悸。被撞出一个大洞的房子是她堂舅李万起的,是村...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夜走塌陷区2011-02-11 12:59
评论:(曝光后这些问题解决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