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和谐奋进新凤台 科学发展谱华章□中共凤台县委 凤台县人民政府

来源:江淮时报 2010-01-25 11:2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中共凤台县委 凤台县人民政府

●皖西北七个地级市中唯一的全省十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水利先进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之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县城

在承载着全省人民希望的2010年安徽省“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带着凤台人民的深情厚意,怀着合力兴业、共襄发展的美好愿望,愿省两会胜利召开!

2009年,必将在凤台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凤台县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十强县、连续五年位居全国中部百强县行列,凤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

化危为机,开拓奋进的2009年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6亿元(预计数,不含毛集、夏集、焦岗三乡镇,下同),较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2亿元,增长26.7%;财政支出15.4亿元,增长24.6%;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下降33%,其中,煤电投资下降54%,地方投资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18.5%。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完成一产增加值18.6亿元,增长6.5%;二产增加值94亿元,增长13.1%;三产增加值29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比重为13:66:21。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新增城市道路面积9.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滨湖新区总体规划进展顺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6%,二氧化硫削减1.02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617.6吨。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96%;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保障面分别为7.9%和4.1%;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7‰。启动了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350元,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增长12.1%;城镇登记失业率4.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8.6亿元,增长18.6%;贷款余额35.4亿元,增长28.7%,首次实现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

2009年以来,凤台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手早、下手准、效果好。“危”中寻“机”,成效明显。

把扩内需和保增长作为重中之重,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共争取上级项目122个,已完成102个扩内需项目建设。争取国债资金3116万元,提供贷款贴息578万元。西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永幸河水利枢纽重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落实"五缓四降三补贴"等保企业政策,为企业免、缓、抵、退税3.01亿元,支付岗位补贴369万元,申报减免社保费3114万元。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活动,新增农家店60个,销售家电1.8万台,发放补贴资金733万元。共向金融机构融资1.65亿元,与市农发行签订20亿元贷款协议,获省开发银行授信6亿元。并被评为全省"农汇通"工程十大重点建设县。

把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支柱,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项目203个,实际到位资金25.26亿元,增长89.6%,实际利用外资109万美元。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提速。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参加广交会、农交会、徽商大会等贸易活动,合同交易额5000多万元,签定订单36万美元。新增外贸进出口生产企业4家,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900万美元,在全省县级排名上升30位。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完成3家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积极筹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69项,转化运用科技成果39项,申报科技项目63项、专利65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6%。

把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作为活力源泉,着力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共发布创业项目460个,创业培训2600人次,2000多人实现创业,吸纳从业人员1万多人,建立2个农民工创业园。实施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帮助300多名创业青年贷款1300余万元。进一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强化“桂顾马尚”民营经济走廊的牵动和支撑作用。通过银企对接、金融产品推介等活动,为中小企业融资近8亿元。举办凤台县“十大名小吃”和“十大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促进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把提升工业和强化农业作为主导力量,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家,连续三年递增30%以上,增幅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78亿元,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4%。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产丰收,总产59.8万吨,增长7%;农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6.5%。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51169”提升行动,培育扶持龙头企业24家,新增1个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和6个无公害农产品,土地流转面积达3.4万亩。建成使用14个基层农技服务站所,新增10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淮北大堤城防段加固工程,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石方360万立方米,开工建设禹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被评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县,八一林牧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把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作为有效载体,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开工建设46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5万人。完成集镇规划修编工作。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示范工程,确定63个示范点。城乡创建进一步加强,狠抓市容管理,重点整治占道经营、“牛皮癣”等行为。强势推进查处城乡违法建设活动,拆除违法建设近3万平方米,抢建违建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并获得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目标,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施40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53亿元,惠及59万城乡居民。投入3045万元,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254万元,保障了5313名农村贫困学生基本生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7771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1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940人次。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技能"、"农业专业技术"等各类培训1.47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5万人、2.8万人和2.9万人。投入1440万元,实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共有2.9万人享受了城乡低保;投入686万元,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工作;投入4466万元,完成49.6万人新农合参合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国试点,从现在开始,全县60岁以上农民可每月领到养老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成经济适用房11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补贴441万元。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认真做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投入1340万元,解决2.7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投入2808万元,建成112.3公里“村村通”公路。投入1411万元,免除农民种粮一级排灌水费。投入1.95亿元,扎实推进沉陷区9个应急搬迁安置点建设。文化惠民工程也取得实效,建成“农家书屋”36个。花鼓灯剧目“俏媳妇”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

把优化发展环境和强化行政效能作为有力保障,着力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加强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巩固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成果,创新制度65项,政府工作逐步规范有序。大力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认真办好"阳光热线"节目,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上,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

科学发展,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削减17.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3.6吨。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立足本县资源、区位、文化等优势,加强项目建设,努力增加投资;加速金融发展,努力扩大融资;加快市场培育,促进城市消费、提升农村消费、培育文化旅游消费。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优势向可持续发展优势转变。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制造业;做强食品加工业;做优纺织酿造业;做活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培育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凤台工业自主品牌,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凤台建设,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将201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推进年”,从制度完善、经济奖惩、措施强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掀起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热潮。把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扩大外贸出口。认真做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加快改革步伐。

(四)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增产增收能力。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全力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五)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大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统筹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滨湖新区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凤台城市形象和品位,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山水园林城。

(六)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调结构和保增长的重点,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首先,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健全机制。其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再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养老、福利慈善活动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水平。同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以及深入推进平安凤台创建等方面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崛起的凤台,正在奋力争当“安徽崛起”排头兵的征途上播种崭新的希望;这颗"淮上明珠",正在全县百万干群的汗水、智慧浇灌下强势崛起! (中共凤台县委宣传部供稿)

本版策划 奚正喜 黄茂华 张珊梅

县委书记姚多咏

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春阳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省政协主席杨多良陪同下视察凤台

中国花鼓灯艺术研发基地

“淮上明珠”凤台概貌

凤城大道

新闻推荐

徐培坤委员打造大八公山旅游区关键词【整合】

关键词【整合】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和谐奋进新凤台 科学发展谱华章□中共凤台县委 凤台县人民政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