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区:
破解生态修复治理世界难题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能源城市。
自1960年建市以来,淮北累计开采原煤10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煤炭大量开采的同时,淮北市的土地出现了大面积塌陷。到2018年底,淮北市已累计塌陷土地35.3万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淮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编制全域空间统筹规划,确定“路线图”,制定“任务书”,绘制“时间表”,持之以恒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淮北市逐步形成了“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等一系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该市对中心城区的中湖、东湖、南湖进行生态修复,打造出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湖带,城市“黑伤疤”变成了“大氧吧”。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搬迁采煤塌陷村庄226个,近20万群众乔迁新居,“民生痛点”变成了“安居亮点”。
“生态兴则文明兴”。缘于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如今的淮北,河湖相通,山水相依。近年来,淮北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并荣膺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石质山绿化:
“七步造林法”向全国推广
淮北市分布有19.8万亩石质山地,无土缺水,草木难生,历来被列为不宜造林之地。但历届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将其放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抓不放。
针对荒山岩石裸露、缺土少水、立地条件差的现实条件,技术人员持续开展石质山造林恢复技术研究,摸索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并在全国推广。在种植模式、树种选择、整地标准、抚育技术等方面,创造了具有淮北特色的专门标准和成型技术。
自2002年以来,淮北市累计造林和疏林地补植13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100多万株,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成为现实。2010年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联合授予淮北市全省唯一的“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2016年3月,淮北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棚户区改造:
创新举措让“蜗居”变安居
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成立“居民自改委”、实行货币化安置、打造“全省首家、全国一流”的房产超市等“实打实”的举措,掀起了棚户区改造的热潮,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颜值,30多万群众“蜗居”变安居。
为了打通服务棚改居民“最后一公里”,有效缩短群众选房购房时间,降低购房成本,满足市民改善性住房消费、农民工进城购房等多种需求,淮北市全力打造并不断完善“全省首家、全国一流”的平台服务品牌——房产超市。房产超市实现了房产政务、商品房交易、财务结算和热线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实惠、社会满意。
中国好人:
厚植道德沃土 彰显“美城大爱”
今年4月2日,中央文明办发布3月份中国好人榜,淮北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潘绍新因在援藏工作中事迹突出,成为淮北第152位“中国好人”。
自建市以来,淮北市民就有着煤炭“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特有品质,形成了煤城特有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包容的奉献精神。
多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相继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淮北人”、“感动淮北最美人物”评选、核心价值观“主题季”、出台“淮北文明十八条”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使“淮北好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风尚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自2008年开展“中国好人”评选活动以来,淮北市坚持让群众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全市入选的152名“中国好人”中,有130余名是来自基层社区的普通市民或一线职工,形成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淮北好人现象,彰显了“美城大爱、文明淮北”的城市品格。
“一组一会”:
延伸党建“触手” 推动乡村善治
一杯清茶化解村民纠纷,“道德红黑榜”点评是非曲直,村规民约遏制低俗之风……2017年以来,淮北市积极推行“一组一会”制度,凡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均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配套成立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村民理事会的协商议事作用,探索一条以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子。
村民理事会发挥带动示范作用,领办创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对村民生活中小到垃圾处理、邻里纠纷,大到山林权属、征地拆迁的矛盾纠纷,村民理事会都会积极介入,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不断提高群众道德修养,促进文明新俗蔚然成风。
开放式党校:
传播党的声音 凝聚前行力量
淮北市在全国率先设立推广开放式党校,把党校开在群众中、办到公园里。这一新颖做法让党课“活”起来,让党的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
2017年6月,淮北市在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公园广场,首批建设了7座统一标识、规范管理的开放式党校。这些党校的讲台、舞台、看台等基础设施露天开放,主要用于现场授课、文化宣传、展示成就、开展演出和提供咨询,党员群众在休闲的同时,可随时听讲、随时参与,首批开放式党校覆盖30余万市民,占全市总人口1/7以上。
为推动开放式党校常态化运转,吸纳更多群众参与,淮北市直机关工委从2017年7月起,安排83家市直单位,利用每周五下午在开放式党校轮流开展“周末60分”活动。
淮北还将这一好的做法向基层延伸,杜集区、相山区、濉溪县依托镇中心广场、美丽乡村示范村、茶馆,纷纷建成启用各具特色的开放式党校。截至目前,开放式党校已经在全市18个镇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延伸。
智慧城市建设:
深挖数据“富矿” 助力转型崛起
2018年8月21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淮北和合肥、武汉、南京等城市一起,荣获“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
淮北市2013年被住建部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积极促进智慧技术在各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淮北市成立了高规格智慧城市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安徽省较早组建市级大数据资源局。加强与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高层对接,建立战略合作和业务指导关系,推动城市各类规划与之相互融合,实现了“多规合一”。
淮北市与北大方正共同设立基金,国内首创以PPP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淮北市与科大讯飞、北大方正、国信优易、九次方科技、深醒科技等领军企业合作,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
该市以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智能化管理、智慧化发展,培育壮大碳基、硅基、铝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2017年7月,淮北市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
新闻推荐
张庆胜敬军礼。张庆胜在藏期间留影。张庆胜向老伴述说战时故事。■本报记者方盼亮文/图因为日军侵华,年少的他便失去了亲...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