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每次做公益他都非常开心
与普通人相比,王涛是不幸的,一场罕见的心脏病,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从此成为换心人,要时常忍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这在常人眼中,是痛苦的,然而,个头高高的王涛却是个乐天派,他选择用做好事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1976年9月,王涛出生在合肥一个普通铁路家庭。1998年8月,王涛从部队退伍来到上海铁路局,成为合肥机务段合肥设备车间一名机械钳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王涛一步步设计他美好生活的旅程时,一个“晴天霹雳”击穿他的梦想,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去医院检查,却被确诊患有扩张性心肌病,这种罕见的心脏病只能通过心脏移植来治疗。
王涛在手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助以及自己工作单位的捐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对此,王涛非常感恩,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社会上的好心人给的,所以他立志将好事做到底,尽自己可能帮助一切可以帮助的人。王涛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义务献血、参加志愿服务、捐助重病患者、策划组织公益活动……每一天王涛都在无私奉献,他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与生命展开赛跑,把每一天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
他建起中国首个心脏移植患者网络交流平台,加入“中国民间公益网站好人网”,与从事公益救助的热心人一道,全力投入帮扶他人的志愿服务中去。2014年,以王涛为首的一批安徽“好人”,成立了安徽好人志愿者联合会,把“好人”聚集在一起,将好事做大、做强。
“我志愿逝世后,把自己的眼角膜器官无偿奉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换心后的5周年纪念日,王涛郑重地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王涛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的身体现在还不是很好,一到阴雨天气,心脏就会感觉很累,但是每次做公益,他都非常开心,他将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图为王涛与志愿者参与盲人生活体验)记者 杨赛君
王华峰:一棵大白菜牵出“癌友”热心肠
“秋种一粒籽,冬收一棵菜,我是爱心天使娃娃菜……”今年年初,一幅名为《娃娃菜的卖(xin)萌(suan)之旅》的手绘蜡笔画在本地论坛走红。这棵“娃娃菜”牵出了一颗感人的公益心:淮北菜农小李所种的娃娃菜滞销,面临掩埋处理。为了减少菜农损失,80后癌友王华峰自掏腰包买下三万斤娃娃菜,并决定将这些娃娃菜免费赠送给市民。
今年33岁的王华峰,曾是一名淋巴癌患者。养病期间,王华峰加入了“胡文传爱心中队”等公益机构。跟着队友宣传公益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一些意外收获。“生命的精彩与否,并不取决于单纯的物质成就。不求回报地做公益,反而让人感觉舒服。”去年11月底,在上海出差的王华峰接到淮北菜农小李的电话,地里数百亩娃娃菜滞销而面临掩埋。片刻考虑之后,他决定自己为这些面临掩埋处境的娃娃菜买单,并借助会展的机会赠送给市民。“小李年龄和我差不多,都是80后。这代人能甘心留在农村和土地打交道的已经非常少,因为种田真的太辛苦了。”
气温接近零度的寒冬内,王华峰在志愿者帮助下先后在会展中心、社区设点向老弱病残困难家庭赠送娃娃菜。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王华峰也体会到了来自身边的温暖。“展会的负责人专门为送菜提供了场地和仓库,不少病友甚至提出到现场去维持秩序帮忙发放。”
好心肠总有好回报,过去一年中,王华峰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和拓展。“合肥仓库已经建成,外地的仓库也快要落地完工。”与此同时,他和他的志愿者同仁依然在公益路上奔波前行。
记者 乐天茵子
万青:为本土技术产权交易触网当“红娘”
近年来,合肥正在打造创新高地,每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能达到近90亿元,市场需求非常大,而万青正是推动全市技术专利交易走向网络的知名“红娘”。
今年6月,随着安徽省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正式在要素大市场开通,形成了一个集展示、交易和融资三重功能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如今,在合肥专利发明交易可以像淘宝购物一样变得轻松起来。
打开安徽省联合技术产权交易网,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一目了然。点开任意一条科技成果展示,成果基本信息和相关图片清晰可见;而在最新技术需求中,需求单位、需求内容、技术指标等内容清楚明白。
这些科技成果经过专家论证后,在具备交易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网上技术平台进行公开挂牌和广泛推介,吸引风险投资机构来合肥嫁接、投资高新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安徽省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联合光大银行、杭州银行、兴泰控股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将为成果转化提供风险担保、过桥资金等。
这个平台通过与在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在肥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等收集整理后在安徽网上技术市场进行展示,部分有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不会再“藏在深山人未识”,企业急需的高新技术也不会“千呼万唤”盼不来。
如今,在万青带领的团队努力下,技术市场通过引入“互联网+”,为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架起供需桥梁,打通了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可以更加规范放心地展开交易服务,而且资金安全也更有保障。 记者 吴奇
王昭仙:大建设搭房子首次玩转3D技术
这是一场改革,新与旧的更替生生不息,探索者的勇气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记忆!
在滨湖新区CBD核心商务区,合肥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崛起,它在施工中全部运用了新的BIM技术,这在合肥市重点工程项目中是首次使用,为城市建设提高节能水平和质量带来新思路。
BIM技术从国外引进,在国内推广刚刚数年时间,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工程项目上运用过此技术。与此同时,合肥的建筑业也在朝着超高度、大体量、个性化等方向发展,这对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面协同提出了更大挑战。
利用BIM技术一眼就可以看透建筑,避免施工中出现错误而造成返工,减少材料人工的浪费。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并控制好工期。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整个机电安装工程中,通过BIM技术应用节约钢材400多吨,通过雨水收集利用,节约用水3000多立方米,通过太阳能板发电11万度。
作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安装公司安徽事业部负责人,王昭仙扎根合肥城建领域,敢于打破传统,在施工领域中大胆引入3D仿真模拟技术,从传统的二维施工图发展到三维的BIM模型,借助通风、采光、气流组织以及视觉对人心理感受的控制等,实现节能环保;还可在项目方案完成的同时计算日照、模拟风环境,为建筑设计的“绿色探索”注入高科技力量。
“二维的施工图发展到三维的BIM模型,不只是数字的变化,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设计习惯的颠覆。”业内专家指出,BIM技术当前正在给全球建筑工程领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落地中国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员培训标准和配套政策等都需要完善,如何走完这最后一公里,攸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未来,合肥正在率先进行着有益的尝试。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省外院校多集中在东北、西北及中部地区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