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炎夏,户外热浪翻滚,让人窒息。“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人们宁愿躲在空调下哭,也不愿在电风扇下笑,何况电风扇都变成了电吹风。在这暑气蒸腾的季节里,仍然有一群人在户外挥汗如雨地四处赶“烤”。虽烈日灼身,他们却把凉爽带给了别人。他们就是空调维修工。
近日,记者在维修中心见到了他们的“代言人”——李同峰。四十出头,面相朴实,个头不高。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的皮肤:黝黑油亮,毛孔粗大。那是户外劳动者的标签。工友口中的“老李”,有着20年的空调维修经验,早就是业界的“大内高手”。说话间,老李的手机响了:“不制冷了?……好的,我现在就过去!”说罢,他立马拿上工具包和装氟利昂的钢瓶。记者掂量一下,沉得很。“五六十斤呢!”老李一边说着,一边坐上电动车,带着记者赶往东方明珠小区。
迎着烈日一路暴晒。等背着工具,爬上五楼客户家时,汗水也爬满了记者的额头。还没等记者把气喘匀,老李就赶忙从工具包里拿出保险带,飞快地绑绳、结扣、固定……“咋这么急?”“没看到家里有毛孩吗?天这么热,咱早修好,孩子少受罪!”说着话,他就麻利地跨过窗台。在不到一平米的平台上,老李蜷缩着身体,先用螺丝刀打开箱盖,然后眯着眼睛,上上下下仔细检查着空调外机。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脸颊流下来,工作服也汗透了。五层楼,将近15米高。虽然记者只是搭把手,还是感到双脚发软,不由扒紧了窗框。老李看到后说:“没事的,这哪算高,我上过28层楼,那真是烈日、狂风、脚下悬空,干活不轻松……哎,你把氟利昂钢瓶递给我。”他已经知道空调是啥毛病了。
此时,楼上住户的空调冷凝水越滴越多。为了不让外机沾水短路,老李索性当了回雨伞,坐在了上面。这样一来,水全部都滴在了他的身上。他跟没事一样,全神贯注地为空调灌注氟利昂。“这活儿必须得高空作业,有危险。就是晒得头晕脑胀,也要注意安全,家里老婆和孩子等咱回家呢。”说起老婆和孩子,他有些愧疚。在最热的七八月份,每天都是早六点出家门,晚上八九点才回来。一天在外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候忙起来,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往往是这一台空调还没修好,就有别的客户打来催促的电话。有时话里还带“沙子”。“天热,客户的心情急躁些,这咱都能理解。”老李说。
就这样,老李平均每天奔波在十几个维修点之间,往返距离大约50公里,相当于骑着电动车去了趟淮北。这种“随叫随到”的工作状态,让他连“回家吃饭”这样简单的承诺都不能许给老婆和孩子。“好在俺家属能干,孩子懂事,成绩也不错。我在外面干活也没啥牵挂。”
这活儿又累人又危险,干了二十来年的老李还没够?老李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笑嘻嘻地说:“这活儿总得有人干呐,往大了说为客户,特别是给小孩和老人带来清凉。咱苦点累点也值。”“往小了说呢?”记者有点好奇。“我也有‘小私心\’。”说完,他就不作声了。在记者的追问下,老李透露了他的“小私心”:“现在有三五个伙计跟着我干。再做一段时间,就成立个小公司,当个小老板。”记者“呵呵”笑了两声。看出记者有些怀疑,他认真起来:“只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没啥不可能。”
空调修好了,屋里又凉爽起来。刚才还在吭唧的孩子,很快就安静地睡着了。收拾工具,告别客户,老李没有享受片刻凉爽。此时,报修的电话又响了。他的声音依然充满热情:“好好,我马上过去,最多半个小时……”本报记者 蔡建
新闻推荐
10月25号,在省民政厅社救处副处长李永骧带领下,淮北市民政系统来我县考察交流城乡低保工作。客人们对我县实施城乡低促动态管理工作细政、内容扎实、敬业奉献给予肯定。副县长郝小宁参加考察交流座...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