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本报记者来到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采访88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耿超。 本报记者武正润摄
水陆两栖来办报,洪泽湖畔传佳话。当年彭雪枫将军一手创办的《拂晓报》,在洪泽湖边创下的水陆两栖办报,已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的一个传奇。7月31日,采访组一行东进泗洪,挺进洪泽湖区,追寻当年报社水陆两路坚持办报的历史足迹。
在泗洪县委西侧的一幢红楼,泗洪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朱维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把我们的思绪带回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拂晓报社随军到达淮北苏皖边区,在洪泽湖畔出版。
随着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油印的《拂晓报》已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1年秋,师政治部从部队、地方调集一批当过铅印工人的同志,开始筹备铅印厂。起初器材很少,只有一部脚蹬圆盘机,还不能印刷报纸,只能印《战士识字课本》、《拂晓每日电讯》和一些书籍、文件。工人们想尽办法,多次向军部、兄弟地区求援,冒着生命危险,去敌区采购,才得到一部四开机,一副铜模和一个旧铸字炉,创造了出版铅印报纸的条件。
1943年5月1日,《拂晓报》从425期起,出版铅印报纸。这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拂晓报》的节日,全社喜气洋洋,印刷厂开了庆祝会,彭雪枫、邓子恢等领导都来祝贺。工人同志们怀着兴奋的心情, (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进入2014年以来,埇桥区多方努力挖掘孝、贤、古诗词文化以及民间皮影、琴书、淮北大鼓等特色文化,并借此提升埇桥软实力和整体形象。...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