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纪富文/图
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自然村是该县“十三五”45个贫困村之一,目前,精准识别工作队每天起早贪黑,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进行第一轮入户调查登记的收尾工作。
11月4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见到了由潘绍成、杨峭峰、陈志荷3人组成的精准识别驻村工作队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往里走,一路上村民们见到小组成员,都热情地招呼大家进自己家喝油茶。
由于白天有的农户出门干活不在家,工作小组连续来到三户农户都扑了个空。“农户出门刮松脂晚上才回来,只能等到晚上再来了。”该小组组长潘绍成告诉记者,沙坪村共有农户270户,目前已经完成了240户的精准识别调查登记工作,剩下的30户当中有20户白天经常没人在家。为了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工作小组经常是晚上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
工作小组来到第四户,户主赵海英在家。赵海英见到工作人员来访,热情地招待大家进门,在院子里摆出凳子请大家坐下。
“你好,请问你们家有多少口人?家里有没有电视机电冰箱……”陈志荷把精准识别贫困户政策宣传资料发给赵海英,然后按照《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逐项询问,逐项打分,面对提问赵海英一一作答。(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统分完毕,杨峭峰还要对农户家里的物件进行查看和拍照,完了才让农户看一遍表格、签字、按手印,评估填表人签名,再由组长审核签名。前前后后将近半个小时,这一户的精准识别调查工作就算完成了。顾不上休息,工作小组立马赶往下一户村民家继续进行精准识别工作。“有的户农比较偏远,面包车开不到,要步行两公里。”陈志荷告诉记者,走一趟下来鞋子和裤脚免不了要沾上泥巴。
组长潘绍成边走边告诉记者,工作队识别贫困户主要通过与农户家庭成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比如家庭主要劳动力有多少、有无子女读书、家里有什么电器和交通工具、有多少农田等等,然后按照评估指标的相应标准打分。村干部只负责组织协调和带路,不参与打分。
“评估指标包括住房、家电等18大项,其中又包括近百个小项。”潘绍成拿出《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向记者介绍,住房这一项中,房屋结构指标和分值,砖混或纯木结构(含在建)分值为18分,土木结构为8分,危房或无房为0分。家电这一项中,洗衣机或热水器或电脑或较大音响设备分值为2分,电冰箱2分,电视机1分。
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小组早出晚归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欣慰的是,村民们很配合和欢迎工作小组来自己家作调查。晚上走访农户时,工作小组常常是买菜带去,调查结束便在村民一起吃饭,一天的工作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就这样,精准识别工作队驻进了乡村,更是“驻”进了村民的心坎里。
新闻推荐
近日,钟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该县营养餐配送企业,对提供给学生营养餐的蒸煮淀粉肉肠、学生饮用奶、蛋糕、食用盐、蔬菜等8个品种进行现场随机抽检,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让学生吃得放...
钟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钟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