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良
通讯员杨晖陈晓杰
10月秋风送爽,在丰收的季节里沿着国道323线进入中国长寿之乡钟山县,一幅幅“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自今年秋冬种工作启动以来,钟山县按照“稳定播种面积、推进规模经营”的思路,出台扶持政策,狠抓示范带动,做大做实“菜篮子”文章。全县今年计划种植肉芥菜、菜花、油茄、青瓜、大头菜等近11万亩,为万顷沃野披上绿装。长寿之乡,如今正朝蔬菜瓜果之乡迈进。
科学谋划,启动“双增”工程
钟山县珊瑚镇曾经因矿产丰富而闻名于世,如今该县农业部门以金武坪村为中心发展香蒜标准化连片种植基地1000多亩,通过改良品种,引导群众推广香蒜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使金武坪生长成熟的香蒜个头大,味道芳香,远销广东以及桂林、梧州等地,预计实现产值600多万元,这只是该县秋冬种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钟山县委、县政府把秋冬种开发工作作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今年新近出台了《钟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秋冬季农业工作意见》,鼓励全县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扩种秋冬菜,全面启动秋冬种“农业双增”工程。
该县把秋冬菜、绿肥生产作为秋冬种开发工作的突破口,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走区域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目前,全县已落实秋冬种植面积近13万亩,其中秋冬菜9.3万亩、绿肥3.4万亩。
优化布局,实施产销对接
钟山县地处北回归线,秋冬季光温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秋冬种的理想区域。进入秋冬种时节,该县积极做好秋冬季农作物的区域布局、示范带动、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等各项服务工作,全面掀起了秋冬农业生产的高潮。
近年来,钟山县每年都安排2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蔬菜加工和基地建设,为促进秋冬种产业向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无害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该县财政又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秋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马铃薯高效示范基地建设。
该县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通过“订单农业”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济能人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一乡一村一品”秋冬种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秋冬菜种植模式,重点在国道323线、高速公路引线、钟山至昭平省道沿线建设了7个高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农民经纪人做好秋冬种产品流通服务工作,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市场发展秋冬种“订单农业”,搞活流通,提升秋冬种产业开发效益。
科技服务,良种良法促增收
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近年来,钟山县农业以科技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秋冬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记者在位于清塘镇新龙村的佳欣种植基地看到,一根根水管像一条条黑虫穿行在薄膜底下,每畦菜地铺设两根水管,新嫩的包心菜,绿油油的随风颤动,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基地管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滴灌技术的运用,一根根延伸在田间地头的水管便是用来滴灌的工具。采用滴灌技术种植,不仅能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作物高产,增加经济效益。
在科技兴农这一强引擎的推动和种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目前,该县培育生态农业品牌20多个,发展大头菜、西红柿、莴笋等高效经济作物20多万亩;投资100万元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蔬菜等出口备案基地5万亩。英家大头菜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被评为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效益显著。
农田不闲置,闲地种出钱,该县蓬勃发展的秋冬种开发,让绿色的田野一年四季都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让丰收的农田洋溢着欢声笑语。
新闻推荐
一缕清风沁人脾 ——钟山县着力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综述
□本报记者潘彩琳通讯员黄国晃杨小飞好的风气是地方发展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扬善扶正、推动发展。如何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营造风清气...
钟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钟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