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杨小飞
9月6日,钟山县同古镇大村。这阵子时晴时雨,早晨,张初富看天没下雨,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村里有条桥,下雨时河水会没过小桥。成人可以蹚着水过桥,小孩过桥存在安全隐患。而这条桥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上学、放学时间,村里的老人就在桥两边值班,牵着或者背孩子们过桥。
这群老人都是村里老年协会会员,张初富是协会会长,今年74岁。他对记者说:“我们不是老得不能动,趁身体还硬朗,总想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少,老人每天挺忙。在协会办公室,有厚厚一本走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哪一天去看望了什么人。“我们帮老人祝寿,去看望五保老人,让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张初富说。老人们还在村里种花种草,打扫卫生,或者聚在一起弹琴唱歌,开办养生讲座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协会里有一名特殊的会员叫李科德,是“80后”村干部,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当老人需要干什么重活或者修理什么,就由他出面。
老人们纷纷加入协会,该协会也从成立之初的60名会员发展到100多名。“以前看到别的地方有老年协会,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很羡慕。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可以发挥余热,让老年人得到尊重,孩子得到关爱,关系处得特别融洽,形成良性循环。”
村民将老人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在眼里,年轻人也被带动起来。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主动为村里孩子辅导功课。逢年过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都会给老年协会捐款,其中有位村民一次就捐款1万元,老年协会将这些捐款当作活动经费。
“更为重要的是,在老年协会,老人们感到被需要,有成就感,心态也变得开朗和乐观。”同古镇副镇长林映津告诉记者,目前大村有1名百岁老人,还有9名90岁以上的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正是大村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新闻推荐
本报钟山讯钟山县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正风肃纪,聚焦“四风”,不断加大执纪监督力度,以实效取信于民。去年以来,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93件(次),信访办结160件;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44件,通过办案...
钟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钟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