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杰
“字理也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一走进钟山县特级教师吴志坚的字理教学工作坊,工作坊成员之一的廖老师便给了笔者一番知识“普及”。“比如很多小学生总会把候与侯两字混淆。我就跟他们说,侯字想象为古代射箭很厉害的勇士;而候则理解为勇士还只是在瞄准,箭并没有射出去”。形象、生动,是笔者对字理教学的初步印象。
为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其专业化的发展空间,促进所有参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两年来,钟山县特级教师吴志坚字理教学工作坊的15名成员共开展送教下乡112节(次),其中杨艳丽和陶琳老师获广西青年教师赛课和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
1 以坊促研,优化师资配置
字理教学工作坊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的子课题,同时还隶属于国家教育部的子课题。选择这个课题作为工作坊的研究内容,是考虑到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而决定的。由于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较浅薄,直接导致学生字理知识的匮乏和识字析词能力的低下,因而,总课题名称《加强字理学习,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实际上是针对教师和学生而言的,意即“师生都要加强字理学习,共同传承汉字文化,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字理教学”分“示范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特级教师讲座”4个环节,在阅读课中巧妙地运用字理识字、字理析词的教学方法,让母语教学特点更为突出,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听课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优秀教师到乡下来上课,受众是本地学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优秀教师教学方法的先进性,而且可以学得到,非常实用、有效。每到一个乡镇,工作坊主持人吴志坚都作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介绍课题研究方法,对各学校课题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实校本研究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送教下乡活动展示了工作坊优秀成员的风采,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教育教学的交流,实现了教师间的教学互助,凸显了送教实效性,让所有参与教师受益颇丰。
2 以研促教,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工作坊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勇于担当,在学校上示范课、开设讲座,带领学校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科研水平。两年来有45篇教学论文、案例、教育叙事、学习心得等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2012年4月工作坊与县教研室、教育学会联合举行了钟山县字理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赛论文、案例95篇,评出了一等奖3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5篇。此类比赛,传承弘扬了汉字文化,交流分享了新课程背景下依据汉字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促使教师在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的教学研究上迈进了一大步,为提高教师识字教学质量作出了努力。
工作坊成员把字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她们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在本校、本乡镇都是名列前茅。工作坊的廖淳晓、邱国艳、卢十英任教的六年级在毕业会考中成绩突出,均获得了成绩优秀奖。特别是廖淳晓老师,她所任教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为全县语文科第一名。
积极参加培训教师的工作。一年多来,工作坊共计培训教师2450人次。在县级送教下乡活动、镇校级课题培训活动和工作坊培训中开设讲座21次,共计培训教师超过1000人次;潘娇英、寿雪花、廖淳晓担任“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班级辅导员,指导了近250名教师的学习。吴志坚、寿雪花、廖淳晓担任继续教育集中培训的授课教师,培训教师1200多人次。
在广西师大的技术支持下,建设了“吴志坚——字理教学工作坊”网站。网站由主持人吴志坚负责管理,工作坊成员分工合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网络平台如实反映和记录了工作坊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踪迹,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新闻推荐
本报贺州讯(记者/骆怡)2月2日,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一行专程从北京赶到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竹围尾自然村,代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看望慰问贺州市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陈春林。陈春林是贺州高级...
钟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钟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