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观察
本报记者 王万程 本报通讯员 李其胜 黄国晃 董明玉 文/图
在贺州有几个耀眼的名词,文化使者、一村一警、道德讲堂等。这些名词背后,是贺州“德与法同行”,探索综治新路子的具体实践。
1 德育贺州:“文化使者+道德讲堂”
欲治天下,先育其德。
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人若有德,则社会和谐。基于这种理念,贺州不但在很多乡村设有“道德讲堂”,一些村屯还试点开展诸如文明诚信与金融同行等形式新颖的活动。同时,培养上万名文化使者,进村入户,进社区入学校,播洒文明的种子,犹如春风化雨,使贺州遍开文明之花。
“贺州市导入文明生态诚信新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贺州市副市长潘鸣说,“让‘小事情\’展示‘大文明\’,通过树立良好的先锋,围绕着传统的优秀文化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精神文明的创建重点转虚为实。”
这德之“虚”,在贺州结了文明之“实”。
去年,贺州有7人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植志毅等两人荣获自治区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成功举办贺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评比表彰活动,表彰了22名道德模范、50名“美德少年”;50名文明市民标兵在贺州市建市十周年总结大会上获得表彰。
去年9月19日上午,贺州市灵峰广场,来自贺州各界的22名道德模范、10名“十佳美德少年”和40名美德少年,在那里接受表彰。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是一种力量。表彰现场,数千市民围观,72名受表彰者,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市民说:“他们是贺州好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贺州好人”一再被聚焦:廖盛文火中救人、植志毅赤手搏击持刀歹徒、余青麟甘做“爱心经纪人”14年、董华莲爱老敬亲不简单……他们的事迹被广泛流传。
像他们一样的贺州好人还有很多。在这片岭南文化熏陶之地,乐善好施已蔚然成风。
在农村,贺州还常办文明创建和金融同行活动。旨在与金融部门联手,通过文明户的创建,与诚信户评级挂钩起来。获得精神文明的诚信户,再通过评级,可直接凭借诚信等级获得金融机构3至5万元的个人信贷支持。不需要任何抵押,就能获得一些小额资金的支持,这对村民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支持,也让致富路变得更加宽阔。
在这个活动中,村民尝到甜头,政府看到深一层的影响。因此,今年,贺州将在57个乡镇,选取一个村来推广试点,争取诚信贷款达1亿元。
此外,贺州还打造精神文明创建与守法同行活动。贺州地处三省(区)交界处,各种文化交汇,各种社会治安事件复杂。德育,无疑是化解纠纷的良药。
钟山县凤翔镇田冲等4个自然村曾因7000亩山林纠纷问题争执18年,屡次调解无果。文化使者经常去这些村为村民宣讲经典国学知识,“以和为贵”潜移默化入群众心房。不久前,他们主动向镇司法部门提出和解,并在田冲村树立一个“和谐坊”,这是文明创建与守法同行工作开展以来共同见证的可喜变化。
2 守法同行:“每个驻村民警都是守法文化使者”
在轰轰烈烈开展“德育贺州”的同时,贺州市公安局亦在推行“一村一警”,“局长、科所长讲堂”等活动,该活动所倡导的理念是“警察不能光靠枪,善于宣教是良方。播洒守法新文明,警民和谐一家亲。”
在此种理念下,“德与法同行”有了更稳固的载体。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是多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地区,全市总人口233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60%以上。全市现有在职民警1752人,占全市人口的万分之7.52,与全区警力配备万分之8、全国警力配备万分之14相比,有很大差距。
从2011年起,贺州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坚持把推进公安机关“一村一警”新型警务机制与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治安和谐乡村”和“平安贺州、法治贺州、和谐贺州、幸福贺州”建设相结合,统一思想认识,出台政策举措,破解农村警力不足难题,夯实村(社区)警务工作根基,密切警民关系,促进农村社会治安好转,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目前,贺州市共有742名民警下村挂职,实现民警村官农村(社区)全覆盖。
效果如何?平桂管理区的鹅塘栗木村最有说服力。
鹅塘栗木村原来是贺州市有名的“治安混乱村”,2009年以前,村里年均有40至50人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处理。从贺州市区到贺州市著名景点紫云洞,必经栗木村。几年前的一天,某旅游团的大巴经过该村,因大巴车擦着村民的手推车,被该村村民一堵就是两天。一点小摩擦,严重影响了贺州的对外形象。
在这个村,曾有人专门收游客的过路费,导致很多旅游团坚决不去该景点。贺州市一旅游公司导游说:“那时候,真是一个‘捣蛋村\’整死一个景点。”
为使乱到治有序转变,2011年,贺州市启动了“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推动警力下沉,当年,栗木村刑事案件发案下降80%,治安案件下降41.7%,矛盾纠纷案件下降65%,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消防安全事故。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480元,2012年达5860元,投资超亿元的企业有两家落户该村,栗木村从“治安混乱村”变成“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文明模范村”。
“现在,紫云洞又火了,治安好无疑是最大的原因。”贺州旅游局一领导说。
“一村一警”,警察不但要办案,还得有和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这能力如何培养?“局长、科所长讲堂”无疑是“法制文化使者”的“黄埔军校”。
通过“局长、科所长讲堂”,搞好业务培训,定期邀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民警村官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
通过“局长、科所长讲堂”,苦练基本功,在民警村官中大力倡导勤学苦练精神,定期举行比赛,树立刻苦学习的典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同时,深入推进“两个必”活动。
啥是“两个必”?
“报案必回访、破案必反馈。”贺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伟章说。
“大叔,你好!我们是交警队的,今天到你家来,回访你前段时间开摩托车出车祸后的报警处理情况,了解一下你对我们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这是近日贺州市钟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梁国辉带领民警深入辖区一名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家里开展“报案必回访、破案必反馈”活动一个镜头。
据悉,从去年12月份,贺州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报案必回访、破案必反馈”活动以来,贺州三县两区(管理区),驻村民警通过面对面座谈,或通过电话、网络QQ、博客留言等方式回访,告知案件进展情况,了解民警有无违法违纪违规办案办事的情况,听取当事人及家属对民警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谐警民关系。
“每一个驻村民警,都在用行动践行法制文化宣传的义务。”
新闻推荐
以坊促研 以研促教 ——记钟山县特级教师吴志坚字理教学工作坊
陈晓杰“字理也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一走进钟山县特级教师吴志坚的字理教学工作坊,工作坊成员之一的廖老师便给了笔者一番知识“普及”。“比如很多小学生...
钟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钟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