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杰
提起钟山县清塘镇新龙村光彩完全小学校长莫凤珍,曾任钟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的彭文娟动情地说:“莫凤珍居住的陆家寨到光彩完小相隔4公里,中间隔着一条河。在她从教30多年时间里,洪水一次又一次冲垮河上的小桥。没有桥的日子,她用竹排撑,用肩背,愣是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安全护送于学校与家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像她这样默默奉献的‘保姆\’精神,真的很令人感动。”
爬坡、过坳。笔者沿着思勤江绿色的飘带于4月22日进到清塘镇新龙村光彩完全小学。
学校坐落在新龙村的山脚边,由国债项目资金和广东光彩事业基金会捐助建设的两栋教学楼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村边。
“我与这所学校有着40年的感情了。在这里读小学,在这里当教师。一路走来,我的少年、青春、中年都伴随着这所学校的变迁。”莫凤珍自报“家门”。
陪同的清塘镇总校校长韦善群对笔者说,在两栋教学楼还没有竣工的前些年,破烂的砖瓦房成了莫校长最大的一块心病,下小雨的天气,得准备好雨衣雨布,下大雨的时候,还得把学生转移到租赁的民房里。
“那瓦房由于年代久远,虽然政府年年都在拨款维修,但看到那简陋得不知什么时候都会坍塌的样子,我如何能够安心,学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啊。”莫凤珍急促的话语中带着男人的豪爽。
莫凤珍爱笑,但她用笑声叙述自己30载教育路上的故事却令人心酸。她说,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最怕的就是下雨。
“每逢春夏季节,带学生上学前我要看天气,带学生放学回家时我也要看天气。我所在的李家寨和隔壁的陆家寨的几十名学生上学放学都要横跨思勤江。桥梁被洪水冲毁的那些年,这两个寨的学生上学放学都靠摆渡,天气晴朗的时候顺风顺水,不用提心吊胆,一遇到下雨天,神经就绷紧到极点。想起第一次摆渡,想起那不听指挥的竹排,我至今还心有余悸,如果不是丈夫的帮助,我肯定吓个半死。”莫凤珍轻松地叙述道。
江水无情人有情。在大桥被冲垮的那一个个朝暮晨昏,莫凤珍每天就这样母鸡带小鸡般地带着她的学生行走在这条难忘而又亲切的上学路上,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新龙村地处干旱地区,每年的秋冬季节,学校的用水困难成为了困扰莫凤珍的一块心病。
就在笔者到新龙村小学采访的当天,有值班学生向莫校长报告,冲厕所的水已经没有了,气味非常难闻。莫凤珍听后,马上叫值班学生组织大班的同学随她到山边的小溪抬水。
“到山边抬水的路程有多远?”笔者与她边走边问。
“几百米吧。”莫凤珍答。
随着这支队伍在村道与田埂上不停地走,时间用去了20多分钟,笔者发现路程被莫校长“缩短”了,忍不住对她说:“校长,这哪里才止几百米,用这样的速度走这么长的时间,至少也有1500米左右。”
莫凤珍偷偷地笑着说:“大概吧。”
“经常如此吗?”
“不是经常,是年年。这地方非常干旱,老百姓晚稻都不种,就是因为缺水。村里的饮用水都是靠从山上引下来流量小得可怜的一条管道供应,因水不够用,村民们都不肯把水供给学校。好在我们学校没有住校生,否则还不知怎么是好,像冲厕所的水,都是大班的同学到这里来抬的。抬水这门‘功夫\’我练了30多年。”
从新龙村小学到钟山至昭平公路的那一段已经铺成了水泥的路面,坚硬平整。但在这坚硬平整的路上,依稀还叠印着莫凤珍在30多年里为了教育事业而留下的痕迹……
新闻推荐
18年积怨一笑泯 ——钟山一起面积7000多亩的山林权属纠纷圆满化解
本报记者蒋勤本报通讯员董明玉杨小飞“四村邻里本相亲,同族叔侄一家人。叔侄因利起干戈,山林无辜惹纷争。”这是钟山县凤翔镇上村、中村、苏石下山虎、田冲四村争执长达18年之久、面积7000多亩的山...
钟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钟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