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 勤 本报通讯员 董明玉 梁 军
你听说过开着宝马轿车“放牛”的故事吗?在钟山县,就有一个这样的人。
他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起一个肉牛养殖基地。这里养的牛,都由国外引进,再与本地牛杂交、选育后生产出与日本同等的高档肉牛产品。
8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钟山镇龙井村的丰和肉牛养殖基地采访。
在距离基地大约500米的山头上,记者看到了基地的全貌:在四面环山一个大约500多亩的草甸子上,数百头肉牛在蓝天白云下,悠闲地吃草。在草甸子周围,有200多亩的花卉苗木园;有数十亩绿油油的牧草园、甜玉米;有鱼塘;还有一排排牛舍以及红顶白墙别墅式的办公楼。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牛舍前,真的停着一辆宝马豪华轿车。
基地老板陈统杰,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开着宝马来“放牛”的人。
陈统杰向记者介绍基地的有关情况,开口就充满豪气:“日本的神户牛现已经成了日本人的骄傲。神户牛肉必须通过拍卖方式以数倍的价格获得,据报道说一头在比赛中曾获金奖的神户牛甚至叫出了72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的高价!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叫得响的肉牛品牌,上档次的肉牛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我们想在中国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品牌肉牛。”
我们注意到,这里每一头牛的耳朵上,都带有一个黄色的小牌子。
陈统杰说,他们为每只牛都建了档案。牛的出生证明、饲养情况一直到出栏宰杀等资料,都被记录在案。每头牛要养殖够24个月,保证基地里出栏肉牛的品质。
“我们基地里没有多余的东西。牛粪被排到了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以用于员工的日常生活以及冬天牛舍的取暖;部分牛粪可以直接排进鱼塘喂鱼;沼液和沼渣是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好肥料。”
“高档肉牛养殖-沼气-养鱼-有机农作物种植-休闲农业观光”,这就是陈统杰描绘的肉牛养殖基地的循环农牧业模式。
“我们还要建肉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料厂,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肉牛养殖,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道。”陈统杰还有一番不平凡的打算。
新闻推荐
提挡增速,工业强县呼之欲出 ——钟山县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扫描
本报记者王万程本报通讯员董明玉杨小飞曾令菲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农林产品深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七成,粉马蹄种植面积、加工和出口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马蹄粉产量占全...
钟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钟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