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 昭平新闻 钟山新闻 富川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贺州市 > 钟山新闻 > 正文

把握发展黄金期 加快建设新贺州

来源:广西日报 2011-01-17 22:17   https://www.yybnet.net/

回眸“十一五”

“十一五”是贺州市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步伐、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初步统计,从2005年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41.07亿元增至285亿元,增长了1.02倍,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由6717元提高到1.34万元左右;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4.4%;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36.3∶34.4∶29.3优化为20.3∶48.8∶30.9,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

工业实现质的飞跃。培育壮大了电力、林产、矿业、电子和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制药、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产业园区特别是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推动贺州工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从2005年到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累计分别完成408亿元、173亿元,分别是“十五”的6倍和10倍;规模以上企业由115家增至215家,并且被自治区评为“2010年广西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工业增加值由35.4亿元增至11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0.4%。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亿元,建成1个自治区级工业区、3个自治区级A类工业区、2个自治区级B类工业区,提高了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十五”的5.7倍。华润贺州电厂、华润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竣工,一批骨干企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和桂梧高速公路贺州段建成通车,结束了贺州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贵广高速铁路贺州段和永贺高速公路贺州段正在加快建设;通达各县(区、管理区)的路网以及农村路网进一步优化。贺州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逐渐从全区交通末梢向区域性交通枢纽转变。一批能源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是“十五”的1.63倍。水利、通信、供排水、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贺州的发展基础逐渐夯实,后发优势愈加明显。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贺江及沿江两岸和城东新区、江南新区、火车站新区“一江两岸三新区”的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江北东路、火车站站前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第二水厂、汽车客运中心、火车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城西体育中心等一批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和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工程深入实施,重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和全区第六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B类城市特等奖。从2005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到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0%提升至3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稳定,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雨润集团、广东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落户贺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由2005年的250家增至2010年的470家。钟山优质粮、八步蔬菜、富川水果、昭平茶和农业生态旅游、平桂马蹄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成功举办了四届“农展会”;八步、富川、昭平分别荣获“中国李子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水产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机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八步区、钟山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县。预计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4.5%。

现代服务业快速扩张。特色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精心打造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十八水景区等一批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五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累计达到1926.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7亿元,分别比“十五”增长96.3%和198.9%。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房地产有序开发,城乡市场建设快速推进,社会消费活跃。预计“十一五”贺州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4亿元,是“十五”的3.2倍。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完成了广济医院、梧州松脂厂、信都血浆站等一批企业改制;整合组建了贺投、城投、交投和旅投四大投融资平台;引进桂林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大幅增加;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八步区被确定为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并被评为全国百名林改典型县之一。主动参与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组团参加各项招商活动,加大对粤港澳、闽苏浙招商力度,成功引进华润集团、雨润集团等大企业投资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是“十五”的3.2倍。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外贸新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年均增长35%。

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农村沼气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市森林面积达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5%,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7.6%。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湖库和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减至1.35吨标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任务范围内,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事业单位养老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制度,率先推进全市农房保险工作;特困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和孤残儿童救助全面推进。14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减少贫困人口4.35万。累计建设五保村730个,五保村建设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此外,贺州市还获全区实施“民政四个建设年”活动先进市荣誉。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已建经济适用住房60.8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9.32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民生领域建设资金投入达到87.48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5.2%、12.2%和1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第三、四轮创新计划,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学普及不断加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两基”达标目标,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和素质教育取得新发展,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1.2%,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暨广西贺州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2010桂台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组团赴台开展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经贸联谊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技水平保持在全区前列。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3.8%和97%。人口与计生工作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五五”普法扎实有效,“平安贺州”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较好。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政策法律大宣讲”活动,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疑难案件。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人事、统计、库区移民、食品药品安全、住房公积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供销、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地震、人防、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广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市、县(区、管理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并联审批流程,在全区率先实施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创建了“一平台、两员库、三分离、五统一”的贺州模式。政府目标管理和督查力度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贺州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10年,贺州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城市建设大会战,精心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万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172元,增长10.5%。2010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三年计划划上了圆满句号,推动贺州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展望“十二五”

“十二五”时期,贺州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贺州市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现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的新路子。

贺州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GDP与全区、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达到30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达到650亿元以上。

——循环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建成在全区具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1%、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氨氮均下降7%,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基本实现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超百亿元目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创业创新环境开创新局面。各类园区优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50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万人;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100%,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健全;救助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交流的层次、领域进一步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新闻推荐

一位外国朋友在钟山县举行的灯会上猜谜语春节期间

1月25日,一位外国朋友在钟山县举行的灯会上猜谜语。春节期间,该县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节日文化生活。本报记者蒋勤本报通讯员陈晓杰/摄...

钟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钟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种田能手换车记2014-02-02 17:57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把握发展黄金期 加快建设新贺州)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