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5万亩、新扩种茶园面积1.2万亩、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面积6万亩、建成出口农产品种植备案基地18个面积15.4万亩……贺州大地,一幅壮丽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贺州市用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广新技术,以科技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3676元,同比增长17.6%。
特色优势产业有新突破
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贺州市的特色产业。如何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扭转茶叶生产粗放管理、高档茶产品比例不高、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局面?
“通过建设茶叶标准园,来提高茶叶的品质、科技含量,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及整体效益。”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西坪茶叶标准园工作人员认为。
从2004年开始,贺州市在茶叶标准园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加快茶叶生产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进程。通过基地示范、建立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让农民按标准种植,让企业按标准生产和检验,提高了昭平县茶业的科技含量及整体效益。2011年1月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西坪茶叶标准园通过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标准化示范园。
贺州市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推动蔬菜、茶叶、马蹄等“234”百十亿元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拓宽农业功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作物已完成88.5万亩,其中蔬菜面积27.16万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新种水果4.51万亩,新种桑园1.2万亩,新扩种茶园面积1.2万亩,完成改造低产茶园0.5万亩。
新技术推广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扩大农民增收渠道?贺州市农业部门通过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探索,使农民收入大为增加。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其核心是通过滴灌设施,将水、肥及土壤用药直接送达作物的根部,从而实现省水、省肥、省工、高效的目的。
2011年该技术在昭平县走马乡进行试点,目前该示范点的柑橘长势喜人,硕果累累。项目实施前,平均亩产4100公斤,销售价格在2.5一3元/公斤,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平均亩产达4700公斤,每亩节水0.72方,节肥180元,节省劳力150元,合计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同时由于中后期水分充足,提高了柑橘的品质。
数据显示,今年贺州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大良种良法的集成推广,全市早造共推广超级稻44.24万亩,同比增加3.57万亩;推广“三免”技术47.2万亩,同比增加4.5万亩;“三避”技术160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4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病虫害综合治理102万亩(次),同比增加9.5万亩(次)。全市共引进和推广经济作物新品种20个,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正在田间地头展现出巨大活力,为农民增收节支4000多万元。
示范推广挖掘农民增收新路子
昭平县碧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租赁土地150多亩,建设果蔬钢塑大棚100多座。基地以种植优质高产网纹甜瓜、荷兰彩椒、日本小青瓜、珍珠西红柿等果蔬,利用作物的季节特性,错时种植,基地一年四季都可种植,每亩年产值4万多元。
随着基地的发展壮大,吸收当地劳动力参与生产管理,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不仅可以取得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工人每月还可以有近2000元工资性收入,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贺州市通过抓示范推广,不断挖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全市深入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积极培育15万亩“万元片区”、25个“万元村”屯、250户“致富示范户”。以“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早稻集中育秧”活动为重点,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间套种和“三免”技术示范样板点的建设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突破的实现得益于贺州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贺州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布局,农业工作呈现多个亮点。
新闻推荐
昭平讯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自治区内资项目签约会和贺州专场项目签约会上,昭平县一举签下5个投资合作项目,投资总额25.06亿元。这是继2012年广西(昭平)春茶节...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