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 昭平新闻 钟山新闻 富川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贺州市 > 昭平新闻 > 正文

矗立在大地的丰碑 ——贺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来源:贺州日报 2011-09-07 09: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叶纪银黄世中

扶贫,“中国特色”的一大特色。这特色,如实地记录着中国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每一个点滴变化。

2011年的初秋,贺州的空气飘荡着甜甜的果香,记者走在八步、走在钟山、走在富川、走在每一个县(区、管理区),感觉总走不出丰收的世界,总挥不去醉人的画面。

云端路上喇叭鸣

8月,少遇的高温天气萦绕着贺州。在山外的平原地区,人们被灼人的热浪压得喘不过气,而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鹅塘镇的大明、明梅、槽碓等土瑶聚居区的苍茫大山,却是沁人肺腑的凉爽。

赵天远,大山深处明梅村里的一位小伙子。记者在云缭雾绕暗冲顶(地名)见到他的当天下午,他骑着一辆崭新的大洋摩托载着从鹅塘市场购买的鱼、肉、鸭以及一批日用必需品从新拓宽的环山公路往家赶,摩托车的引擎声在这寂静的深山犹如一道悠扬乐曲,听来叫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

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的金竹、狮东、新民村以及鹅塘镇的大明、明梅、槽碓等六个村是全国唯一的瑶族支系——土瑶的聚居地。这一区域位于桂江与贺州交界分水的大深山保庆山周围,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287人,这一万多土瑶同胞至今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国家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的标准,领取国家低保金人口4290人,几乎接近总人口的30%。

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给群众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滞后已成为土瑶地区群众贫困的“瓶颈”问题。“十一五”期间,贺州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土瑶山寨拉开了帷幕。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桂管理区在土瑶居住区共修建村屯道路36条430多公里,星星般散落在深山的土瑶农家因有了这一条条路而得到了连结。为了加快土瑶同胞居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去年,平桂管理区又筹措了资金348万元,对8条主要道路和村屯道路进行了拓宽维修。

陪同记者采访的平桂管理区扶贫办的刘继业主任告诉记者,在土瑶居住区的各个村屯目前虽然还没有一条水泥硬化道路,但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享受改革开放带来交通便利的梦想一定不再遥远。

土瑶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变只是贺州市交通扶贫的一个侧面。有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贺州市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249万元、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9249万元,为贫困村修建村级硬化道路48.1公里,村屯道路1993.6公里。

路,延伸着古老的历史,承载着现代的追求。

茶香里飘出的欢乐

“凝望舒缓流淌的桂江水,远眺江岸连绵无尽的绿浪,是这绿水青山孕育了昭平的茶业,抑或是昭平的茶业点靓了这绿水青山?绿水、青山、茶业,这不就是昭平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吗。”

这是记者在采访昭平茶叶扶贫的一段感言。

山,是昭平亮丽的风景,也是昭平贫困的根源。

昭平的扶贫,充满着昭平特色,更有一段段动人的“歌谣”。昭平县的“扶贫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扶贫思路,便是这“歌谣”的高音。

山高,需要修路;路险,需要架桥。有数据反馈,自2007年以来,该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修建村屯道路103条216.8公里、桥梁28座451米。路通,解决了群众行路难,桥通,培育和壮大了茶叶产业。

上楠村,昭平镇西部的一个有名的贫困村,人均耕地0.35亩,山地4.5亩。一直以来,人多地少的上楠村没有集体经济,山林资源贫乏,群众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自2005年上楠村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全区整村推进贫困村后,该村在区、市、县扶贫办等单位的帮助指导下,以其群众参与、集中投资、整体推进、综合开发的办法,投入建设投资70多万元,先后修建3座桥梁,8条村屯道路,种植茶叶等特色经济3000多亩。“整村推进”后的上楠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村容村貌,还先后新建村委办公楼一栋、五保村1个,沼气池200多座,饮水工程1个。今天的上楠村,已经成为了昭平县依靠种养加快发展经济的典型。

昭平县扶贫办的同志介绍,“十一五”期间,该县投入扶贫资金735万元,扶持贫困农户种植茶叶5200亩。在茶叶扶贫的带动下,至2010年,昭平县茶园总面积达13.6万亩,有15家大型茶叶专业企业,100多家茶叶加工厂,6万余人从事茶叶相关产业,种植茶叶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稳定的一项富民产业。(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农民仅茶叶一项的收入每年可增收近1000元。如今,种植茶叶已经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稳定的一项富民产业。

绿浪中守望着丰收

到富川采访,车过望高后,但见公路两旁的楼房在车窗掠过,这些楼房,或建于果园深处,或建于绿林坡上。富川的同志说,这些楼房,群众都称之为水果房。

葛坡镇的白牛村,20世纪末有名的贫困村,一座接一座的荒坡,一岭连一岭的蒿草宛若塞上草原。贫瘠、荒芜、寂寥成了这个村当年的速写。

贫瘠,我们要用双手改变;荒芜,我们要用汗水浇成绿洲。

这是葛坡镇白牛村党支部书记唐旺旗当年说过的话。这话的背后,掠过的是这样的一幅幅图景:满树的梨子橙黄,满树的枣子变红;池塘里的白鸭成群。

因扶贫开发有“功”而有着全国党务优秀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等无数光环的基层干部唐旺旗告诉记者,近年来,白牛村在市、县产业扶贫的带动下,以搞活土地流转为切入口,采取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管理、小组协调生产的方式,形成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猪—沼—果”、“猪—鸭—鱼”生态、立体种养特色农业。2010年,全村水果产量达到200万公斤,销售收入400万元,仅脐橙一项人均收入就近10000元。白牛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广西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的“白牛模式”。

“白牛模式”,是贺州扶贫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是富川扶贫工作的骄傲。富川扶贫办副主任曹国斌总结说。

翻开富川“白牛模式”的扶贫记录,记者看到,在扶贫开发的带动下,富川已经形成了万亩以上水果种植带8条,果场1200个,总面积达35.8万亩,去年的水果产量30万吨,产值6亿元;水果加工企业15个水果营销企业50多家,形成了水果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7.6万下降到2010年的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5%下降到13.5%。

洁白里描绘的梦想

钟山县的石龙镇,一条古老的石桥令当地的人们引以为豪,在前些年的一个个朝暮晨昏,桥头那婆娑的大树下都是村民们纳凉聊天的好去处,春播秋种后闲得无聊的村民都把这里作为他们消遣的场所。

县扶贫办的同志每一次到石龙考察,心中总在纳闷,这么肥沃的土地,这么优越的条件,农民们为何总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呢?2008年,“三个一点”方式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拉开帷幕,县扶贫办瞅准了这么一个机会,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了石龙镇的新凤村,与农民算细账谈前景,《种桑养蚕项目》在一次次的会议中终于尘埃落定。为了加快这一项目的实施,县扶贫办通过免费发放桑苗、发放化肥、发放蚕苗的办法加大了扶贫力度。扶贫办的陶副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扶贫办每年免费发放的桑苗都在300万株、化肥3万公斤左右。在做好物质扶持的同时,还积极做好技术的培训,仅培训的经费每年都在10万元左右。

7月13日,记者随新凤村党支部书记潘献家、村委主任潘焕宁来到了新凤村养蚕协会,村民们正在堆积如山的蚕茧中分拣。潘献家高兴地说,我们村养蚕收入已经成为了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种蚕人家达到了160户,平均每个家庭的种蚕收入至少在两万元左右。养蚕买车、养蚕讨媳妇,养蚕盖房子的人家不在少数。潘焕宁指着村头一间别墅式的建筑说,我们村仅仅是养蚕盖起的房子就有60栋。

“一县一业”、“一村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已成为了贺州市扶贫开发的亮点。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贺州市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97元提高到2010年的2750元,增加72.8%,年均增长14.56%。

云端路上喇叭的鸣响,绿色茶山飘出的欢乐,洁白梦里描绘的蓝图。这一幅幅图景,怎能叫人不礼赞?怎能叫人不讴歌?

新闻推荐

奋力干事创业实现富民强昭 昭平县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六大工程”

昭平讯9月2日,昭平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措施。该县提出,要以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坚持求真务实,奋力干事创业,努力实现富民强...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矗立在大地的丰碑 ——贺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