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赖文艺见习记者吴显烨)“注意安全,垃圾分类。”最近,走在贺州市城区的大街小巷,市民都能听到从分类垃圾桶传出来的提示语。据悉,截至4月25日,全市共有1100多个分类垃圾桶“上岗”,引导市民将手中的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
目前,除了八达中路等少部分街道,贺州市城区其他街道的垃圾桶都完成了更新换代。据记者观察,每个分类垃圾桶均有两个内胆,其中一个标有绿色标识,用来回收纸张、水瓶等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标有红色标识,用来回收果皮、落叶等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垃圾桶中间部位还有一个小圆孔,专门回收废电池和废光碟。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分类垃圾桶上都装了太阳能电板,只要太阳能充足,在市民经过时,垃圾桶就会发出声音,提醒市民将垃圾随手分类。
虽然分类垃圾桶给市民带来不少新鲜感,但生活垃圾分类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市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清运环节配套运输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收费管理科副科长梁翔期告诉记者,目前,贺州市已确定贺纸小区和汇豪小区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同时,他们将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力度,加快完善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续清运、处置环节配套设施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毛艳姗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新征程中,“让生态环境美起来”是其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近年...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