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骆怡通讯员杨小琴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文坡村的马尾河边,原先有个满目疮痍的废矿池,一年前,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动工,如今面貌一新,原先的废矿池成了乡村公园。
增减挂钩,就是根据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等措施,用更少的建设用地建设新农村,将多余的建设用地复耕,等量置换到城市建设用地当中。在保证区域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近年来,贺州市强力推进增减挂钩工作,使荒废的土地通过复垦,实现土地节余周转指标出让收益,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增减挂钩,旧地换新颜
“马尾河的变化太大了。”3月28日,在八步区莲塘镇文坡村,村民曾昭定说。他在马尾河乡村公园旁一家农产品加工厂工作,见证了这个乡村公园的嬗变。
“马尾河一带曾经是个矿区,建了又废弃,留下的是遍地砂石、坑坑洼洼,河里布满了垃圾。”曾昭定说。
如今,春暖花开,马尾河公园里姹紫嫣红。记者看到,观光栈道两边是一片复垦的耕地,种上了玉米和黑木耳等农作物。
“黑木耳采摘完之后,菌棒留在地里沤着,玉米采收之后秸秆也可以还田,让这些复垦的耕地变得更肥沃。”八步区区长雷少华说。
因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发生深刻变化的不止马尾河。离上寺村不远的炭冲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围了小园,有的种上花草蔬菜,有的种果树茶树。
“废弃住房、废弃晒场、废弃猪牛栏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同时也造成了村内土地的极大浪费。我们将‘三废’改造成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新增农用地的同时改变了村庄模样。”雷少华说。
一年来,贺州市把增减挂钩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预留一部分用于村庄建设,把增减挂钩项目节余的指标交易费直接反哺给乡村建设,使马尾河“废矿变公园”、炭冲村“三废变三微”,成为增减挂钩项目示范工程。
群众叫好,拆废来复垦
炭冲村村民刘志富家里的微菜园种满了青翠欲滴的蔬菜,这是他拆掉一间废弃老屋复垦而来的。
最初,刘母对拆旧工作很不理解。后来,看到其他村民建起菜园,既可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环境也变美了,也就想通了。
那段时间,炭冲村村民主动拆除“三废”,整地块,修水沟,建“三微”热情高涨。“我们曾创下一日内拆除旧房10多间的纪录,加快了村屯的绿化、美化,加速了乡村振兴建设。”村主任彭福步告诉记者。
得到群众的支持,增减挂钩项目进展顺利。去年,贺州累计投入85支作业队伍459名工作人员,摸清全市可实施增减挂钩面积,邀请60多名评审专家集中时间和力量组织项目评审,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213个增减挂钩项目立项,并全部完成在线监管系统报备。
利用挂钩周转指标,该市落实了奇石花卉市场、工业园区等一批项目的用地需求,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及产业扶贫,224.86公顷用地指标保障了清塘镇扶贫移民小区建设等47个扶贫项目落地。
该市还将节余指标交易收益按比例反哺农村建设。在全市实施的213个增减挂钩项目中,计划投入节余指标收益资金38亿元,开展土地复垦、农田防护,同时设计帮助乡村修建屯内路和生产路884公里,篮球场和晒谷场1026座,停车场31个,戏台162座,凉亭164座。
政策叠加,撬动脱贫产业
如果乡村面貌的改变是“表”,那么,“里”就是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此,该市探索各种“增减挂钩+”模式,发挥国土综合政策的叠加效应,来撬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炭冲村采用的是“增减挂钩+土地整治+乡村旅游”模式。该项目以规划引领,科学确定村庄定位和空间布局,将炭冲村定位为“绿色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品牌名村”来打造。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土地整治”——在项目周边配套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2.2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4万亩。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灌排渠道、田间道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系统治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乡村旅游”——通过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农田生态景观和农村乡土风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创建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使炭冲村成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名村。
“增减挂钩+土地整治+乡村旅游”模式首先撬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区主导的特色香芋、莲藕、香糯水果玉米、百香果、马蹄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另外,还撬动了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撬动村庄建设,形成一个升级版的生态新村。
新闻推荐
贺州讯3月31日,中国移动开通贺州首个5G基站,开启贺州5G元年,标志着中国移动引领贺州进入5G新时代。5G就是第五代移...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