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丹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渐渐被越来越多人熟悉。那么,每个月权威部门对外发布的CPI数据是怎么得出的?CPI数据是不是能真实反映出居民的消费情况?近日,记者采访国家统计局贺州调查队工作人员,揭秘CPI数据“出炉”过程。
11月5日上午,超市一开门,唐红大姐就开启了工作模式。肉类、水果、蔬菜、牛奶……哪个摆在哪儿,她都“门儿清”。作为国家统计局贺州调查队的采价员,她每月逢5、10的日子,都会准时出现在超市,成为第一批“顾客”,但她“只看不买”。
草鱼23.6元/kg、肋排55.6元/kg……唐大姐一边走,一边将价格输入手持采价器中。“采价并不是看见价签记下来就行了,还有很多细活儿。”唐大姐说,(如果)超市做特价的商品,如原价30元,特价20元为期一周,那就不能简单地输入了,“如果一个月只采集一次价格,30天中有10天是特价的,那就要按天数折算一下。”
10点20分,唐大姐在超市采集的100多种规格品完成输入,但她并没有立刻将数据上传,而是走到超市的角落里,将采价器里的数据重新查验了一遍。“数据正式上报之前,要再核对一下,怕小数点点错,数据就差很远。”
与此同时,在中心市场,调查队员梁彩莲穿过车水马龙的菜市,来到一个档口。只见她一边仔细地向老板询问价格,一边将白萝卜、莴笋、豆腐、猪肉、胖头鱼等价格输入手持数据采集系统。与超市采集不同,市场的价格采集要靠多问,“价格最好要问到老板,或者多问几次,确保价格准确。如果价格波动比较大,还要了解一下波动的原因。”梁彩莲说。
收集价格,并将数据上传到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平台,是CPI数据生成的第一步。除了采集市场超市,采价员平时还要对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大类,1200多个规格品进行采价。
目前,贺州市采价员共8名,负责采集229个点的采价工作。根据CPI调查要求,采价员对食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频繁的商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信息工具等内容,每月调查2次价格;水、电等政府定价或价格相对稳定的项目,每月调查1次价格。
及时、准确是确保CPI数据真实有效的根本。统计部门对CPI采价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即定时、定点、定人。“对食品类采价有规定,因为早上和下午生鲜类的价格差异是比较大的,所以数据统一在早上采录上报。”贺州调查队价格科科长张霞说,采价员所使用的采价器还自带有GPS定位功能,能监督采价员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采价点采价。
除此之外,数据上传后,价格科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对数据逐一审核。“如果发现某个商品价格有异常,我们要对这种商品价格进行核查。”贺州调查队价格科科长张霞告诉记者,只有当CPI原始数据审核无误后,在月底报到广西调查总队,待国家统计局审定后,才能向社会发布。“数据经得起推敲,才能真实反映出居民的生活状况。”
为什么公布的CPI数据,有时会与我们感受的不一致?张霞解释说,CPI是综合指标,包括衣食住行八个大类,不仅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价格不变或下降的商品;个人会因为消费结构不同,感受不一样,群众普遍对食品类比较关注,但食品只是CPI中的八个分类之一;还有就是CPI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在时间上会有偏差,例如今年猪肉价格比去年降了不少,但是它是缓步下降,消费者感受可能不那么明显,而前两个月刮台风,青菜价格快速上涨,消费者感受就比较深刻。CPI既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晴雨表”,随着国家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入,CPI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断提升,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
新闻推荐
寿城贺州 未来已来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何雪贺江之畔群贤毕至,世界寿城嘉宾云集。11月9日至11日,以“全力东融共赢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