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华玲梁可军胡弓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老话古已有之。面对逐年增多的家事案件,八步区人民法院通过打造专门的审判场所、完善审判机制、多方联动参与、多元化解,积极探索符合家事审判规律的审理新模式。今年以来,八步区人民法院家事法庭共受理案件89件,审结82件,结案率92.13%,调撤率44.94%。今年8月,八步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获自治区优秀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多方调解
纠纷化解由“单”变“多”
“感谢法官让我拿到了土地补偿款,也让我跟家人和好如初。”当事人孙某回忆起来,对法官还是心存感激地对法官说。
今年年初,八步区法院受理了孙某与同胞六人土地补偿费纠纷一案。孙某是外嫁女,由于离异并生病导致生活困难,基于世俗,家人认为孙某是外嫁女不应该分得家庭财产而产生纠纷。
法庭为此邀请了村委会、妇联等部门,以及村上德高望重老人参与调解,在法律与现实伦理人情的感召下,同胞手足之间取得了和解,并当场给付孙某应得到的土地补偿款。
由于诉讼主体的特殊性,八步区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打破以往简单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家事纠纷的惯用模式,将社会力量引入家事审判中,加强与妇联、居委会、老工委、贺州学院心理学咨询老师联动,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庭前判后,实现“单兵作战”到“多方联动”的转变。
今年以来,八步区法院组织有关部门参与协调案件5次,其中庭前调解促成调解的案件达到20%左右,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情理兼顾,
审判机制由“冷”变“暖”
新的社会环境下,群众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八步区人民法院家事法庭坚持情理兼顾,让当事人在诉讼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李小某系七岁孩子,其亲生父亲已有家室,生母李某是道德评判中的“小三”。李小某生父与生母达成协议:生父一次性补偿生母8万元后,不再参与李小某的抚养义务。后来,生母李某在一次车祸中丧失劳动能力而对李小某抚养引起纠纷。
法官基于对未成年人的利益考量,也基于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权利的规定,认定该协议损害了李小某的合法权利,不因道德评判中的“小三”而损害李小某的权利,作出了李小某父亲需承担抚养义务的判决。
在审判实践中,针对时代发展带来的私生子对抚养费及遗产继承问题,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中伦理冲突问题等,法官们围绕广大生活中普遍认可的公序良俗,紧紧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对照法律进行调解与裁决,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坚持宣传教育,
延伸职能由“判”到“教”
八步区人民法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重视家事审判的宣传工作,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家庭伦理观念。不定期发布家事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法律的教育、指引功能,实现从“结案了事”到实现“案结事了”。
实践中探视权利是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家事审判团队通过发布案例报道的方式,指出不给对方探视违返了婚姻法中关于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仍然是父母的子女的规定,不准探视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生动的案例报道提高了群众自觉守法的意识。
在宣讲教育上下足功夫,家事审判团队也注重向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无论是调解还是判决,家事审判团队均注明探视的时间与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保证在以后引起的纠纷中,不再出现关于探视权利异议的问题。
新闻推荐
关注百岁老人 挖掘长寿文化 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
□本报记者欧阳利环文/图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