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雪
“努力了这么久,这个发明终于获得批复,以后病患的健康就更有保障了。”近日,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邓碧凡发明的一种“取异物网兜器”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为什么要发明这样一个取异物网兜器?邓碧凡介绍,儿童误吞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经常接诊的一类急症,其中,气管异物病例更是时有发生。这类病例多数发生在1岁至5岁的幼儿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气管和食道尚未发育完善,在进食期间,还经常会伴随跑跳、说话等行为,此时,如食物不慎掉入气管,必须做手术才能取出。邓碧凡介绍,在我国医学界,气管异物被认为是严重的急症,死亡率高达3%。
2005年,邓碧凡接诊了一名被喂食花生导致气管堵塞的11个月大的婴儿。由于婴儿太小,气管很细,加上传统的支气管镜设备简陋,邓碧凡无法看到异物大小和所处位置,只能凭着经验、手感来操作。虽然异物最终被取出,但婴儿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多年过去,邓碧凡一直无法释怀,回忆起这个小生命时,他几度哽咽,泪流满面。
后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内窥镜,这一设备带光源、能通过屏幕放大。这样一来,就能清楚看到卡在狭窄气管里的异物,并用钳子精确夹住。但是,如遇到熟花生、红瓜子等易碎易滑的异物时,钳子容易将异物夹断或滑落,异物就会掉至气管更深处,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把异物完全清理干净。这样就延长了手术时间,还容易引起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
有没有可能研究出一种医疗器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邓碧凡多次向不同医疗器械厂家询问,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我在很多医院发现同样的问题存在,但没有人愿意去解决。那不如我自己来吧。”邓碧凡动起了脑筋。他到处打听后了解到,在贺州市卫生系统中,从没有医生尝试过靠发明创造改变现有的手术难题。
2014年,他利用休息时间,着手研究新型的医疗器械。有人说他异想天开,还有人说他狂妄自大,面对这些声音,邓碧凡不以为意。他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从选材、结构到造型,每一个小细节都经历了数次完善。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2017年3月,邓碧凡终于设计出一款器械。这款器械有钳把、网兜,能连接光源和监控。其核心部件网兜以钢丝制成,柔韧性好、易消毒,能从周边越过气管异物,然后回兜住异物,从而确保异物能够一次性取出。
实验成功后,邓碧凡提出了专利申请。经过1年的审核,今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邓碧凡发明的这一器械授予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这项专利属于概念型专利并未开始生产,但已经填补了贺州市卫生系统在专利科研成果上的空白。
“这个发明虽不复杂,但很实用。”看到邓碧凡的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周围的同事都说,“医者父母心,邓医生不仅医术了得,还发明先进医疗器械为患者带来福音,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面对大家的夸赞,邓碧凡只是谦虚地摆摆手,笑了笑。谈起自己的目标,他的语气坚定:“作为后发展地区,我们的科研能力也许不如发达地区,但起码临床不应该比别人差。让贺州老百姓的幸福健康有所依托,这就是我持续奋斗的动力所在。”
新闻推荐
三级联合沉到一线“大接访” 八步区纪委监委会同有关部门面对面“零距离”了解群众心声
贺州讯“我们小组的生态公益林补助款有好几年都没到账……”“我们村里有人生活条件比现在的贫困户还差,却没有纳...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