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讯去年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把脱贫攻坚与多渠道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相结合,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投入机制、发展模式和分红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创新驱动脱贫之路,实现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该县盘活沉睡资源、资产,让资源、资产变资金,引导贫困村对集体经营的耕地、林地、园地、荒山荒地、山塘等资源以及村中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房屋、建筑、各类机械设备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登记备案和公示。通过村民合作社,以发包、租赁、参股、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获得分红收益,实现资源、资产变资金。该县及57个贫困村共流转土地47万多亩,去年,该县共投入资金4350万元,在落实每个贫困村50万元村级集体资金,用于发展光伏发电等全县覆盖式扶贫产业项目的基础上,为10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安排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万元,其他40个贫困村每村安排20万元,为当年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每人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000元至3000元。该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水果、蔬菜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全县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农民新增土地资源性财产收入超过1600万元。古城镇高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和劳力入股,与公司合作开发1500亩有机稻种植基地,全村土地入股年收入达120万元,村民在基地的劳务收入达200万元,土地参股后村民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达1300万元。
该县出台发展民宿旅游奖励等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在自家房屋或出租房屋开展餐饮、住宿等经营活动,获得更多财产经营收益。福利镇茅厂屋村,依托位于福利国际慢城核心区的优势,出租22栋56间民房给专业旅游公司组建“万家客栈”,农户按营业收入四六分成的比例获得收益。同时通过鼓励经营小卖部、小吃店、农家餐馆等方式,带动周边2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朝东镇岔山村依托“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12家,吸引了桂粤湘及北京等地的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旅游体验,仅“梭子粑粑”这项小吃就为该村带头开店的12户贫困户每户每月带来6000元收入。福利镇书坪、八百岭、毛家三个村屯村民以神仙湖景区周边土地入股,与旅游公司共同建设和管理停车场,约定村里占停车场项目经营所得的7成,仅此一项一年为村民带来超过70万元收入,让38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何忠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黎明通讯员何忠毅“先诊疗、后付费”;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80%以上;10个预脱贫村农户家中均100%通生活用电、100%解决安全饮水;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一...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