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进入岔山村第一景——灯笼墙。图为顾客对即将上桌的食物满怀期待。图为夜晚静谧的老式门店。图为杨锦苗为顾客打包梭子粑粑。潇贺古道上的美食
□毛艳姗文/图
“听说岔山村在搞旅游了,好多外地人去吃梭子粑粑,咱哪天去看看?”“牛栏里都能挣钱,我还真得去瞧瞧!”不觉间,这样的对话已成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邻近村庄居民的常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作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因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来自桂、粤、湘的游客前来游玩,岔山村独有的“梭子粑粑”更是成为饭桌上的新宠。
旅游扶贫打开岔山大门
“老板,给我打包五盒梭子粑粑,甜咸口味各一半!”在朝东镇岔山村妇女油茶互助社内,不断有往来的游客在店里品尝过梭子粑粑后,向店主杨锦苗口头订货,要将岔山村的美食新宠——梭子粑粑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
“一年前,我和丈夫还是广东工厂内两名普通的打工者,每个月拿着不多的工资,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店主杨锦苗告诉记者,“去年5月,我的家公告诉我家乡正发展旅游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于是回乡创业,做起了现在的梭子粑粑生意。”
2016年4月,岔山村作为朝东镇旅游扶贫试点村,在上级领导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景点建设和市场开发,目前已发展成为富川与湖南交界区域的热门旅游景点。
朝东镇副镇长罗光科告诉记者,自从岔山村被定为全镇旅游扶贫试点村以来,当地贫困户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了农业观光型烤烟,并大力参与芋头、辣椒、南瓜、向日葵、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种植,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同时,岔山村正全面加快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步伐。对岔山古戏台进行重建,修缮了登山古栈道,完成了百年古井挖掘、潇贺古道恢复、兴隆风雨桥修缮等;新建成岔山博物馆、民俗体验馆、瑶族油茶文化展示馆、岁月广场、文化交流室等,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宣传推介平台;筹备建设了立体生态种植园、岔山腐竹DIY体验场、垂钓场等聚集人气的旅游景点。
梭子粑粑成为饭桌新宠
杨锦苗的家公杨志魁是岔山村的村支书,在岔山村被定为旅游扶贫试点村的第一时间,他便看到了家乡旅游发展的前景,毅然将在广东打工多年的儿子和儿媳叫回来。后来,杨锦苗与村里另外5名贫困户妇女组成了“岔山村妇女油茶互助社”,主要向来往游客销售油茶和梭子粑粑。经过一年时间的共同学习与打拼,互助社其他五位成员都已独立开起了自己的油茶馆,杨锦苗一家却依然坚守在这间“原始总店”。
“很多游客来店里吃梭子粑粑的时候都会问我们‘为什么岔山村会突然出现这个奇特的美食\’‘又是谁发明的\’之类的问题。”杨锦苗告诉记者,“其实梭子粑粑并不是近年来岔山村发展旅游业才发明创新的食物,它在旧时便是当地人的充饥‘神器\’,只是近年来村民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才慢慢将这一制作工序繁琐的食物淡忘了。”
梭子粑粑分为白色和紫色两种,餐桌上一般将两种颜色的粑粑穿插摆放在碟中。圆形的碟与花瓣形的梭子粑粑搭配,在餐桌上犹如盛开的花朵,游客首先便被“色”吸引住,其次才将粑粑送至嘴边,慢慢闻其香、尝其味。白色的梭子粑粑外壳主要材料全为糯米;而紫色粑粑则添加了当地自产的农作物——紫薯,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的紫薯不仅丰富梭子粑粑的色泽,更增添了其营养价值,具有抗癌功效。
制作梭子粑粑首先要将紫薯洗净后削皮切块,放入开水中煮烂至泥糊状,把其倒入糯米面粉中趁热与米粉混合揉成团,才能保证紫薯泥完全与面粉融合,色泽均匀。由于泥糊状紫薯不易成团,这一步便成了制作紫薯梭子粑粑至关重要的一步。“完成了这一步,制作梭子粑粑的步骤才刚刚开始。”杨锦苗告诉记者,“将搅匀的米粉团捏成巴掌大饼状下至水锅中煮至漂浮,待生粉团变熟粉团,将其捞出放入石臼中用木舂手工捣至有黏性,制作梭子粑粑的外皮才暂时告一段落。”
除了颜色分白色和紫色外,梭子粑粑的内馅在口味上也分甜味和咸味两种。将芝麻、花生和黄豆等香味较浓郁的食材干炒后磨成粉末,与黄糖粉末搅拌后即完成了甜味内馅制作。“甜味内馅的梭子粑粑与油茶搭配,适合老人与孩子作早点吃,而咸味内馅有肉有菜,则比较适合做主食。”杨锦苗在柴火灶上翻炒着咸味内馅告诉记者,“我们家卖的咸味粑粑内馅的主要食材为猪肉、豆腐干和豆角,将其切成细丁状先后下锅翻炒至全熟,待放入煮熟的面团中包好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由于食用方便,杨锦苗的两个小孩也是梭子粑粑的忠实粉丝。“小朋友早上起床或者放学回家后,肚子饿了就都会吃上一到两个梭子粑粑。”谈及两个小孩的时候,杨锦苗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小孩在家里跟着两个老人一起生活,我们没有办法悉心照顾他们,现在回来创业后,我们在时间上有了更多自由,经济收入也比以前高了,更重要的是能够亲自照顾小孩和老人,陪伴他们慢慢长大、变老。”
老房旧事承载未来期望
夜幕降临,岔山老巷里的大红灯笼和钨丝灯泡逐渐点亮这座千年古村。晚饭后的油茶馆里,围坐着一群群来自附近村落的年轻人,他们趁着假期把当年的老同学聚集到新景区,热闹热闹,共话当年。来自朝东镇东山村的何先生告诉记者:“晚上景区游客相对比较少,既不用在白天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挤空间,又能领略到与白天喧闹不一样的静谧风景。”
岔山村民风淳朴,巷子里的老房屋大都敞开木门迎接八方来客,就算是出门办事的主人,也不会紧闭房门。前来游玩的客人自由进出各家老门店,夜晚静谧的岔山,时间仿佛停止。
“来岔山我最喜欢到小游乐场玩,这里可以吃美味的梭子粑粑,玩跷跷板,荡秋千。每次来这我和妹妹都不愿走!”六岁的小朋友毛子涵来自一村之隔的秀水村,她不知道这已经是第几次到岔山游玩了,每次来她的妈妈都会领着她与妹妹寻找这片小小的儿童游乐园,共享亲子时光。
来自富川县城的王女士在“牛栏”店里,一边悠闲地喝着油茶,一边拿着手机把刚拍的梭子粑粑照片发到朋友圈。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岔山,是冲着梭子粑粑和油茶来的。虽然最近富阳也出现了和梭子粑粑类似的食物,但都没有岔山的梭子粑粑的独特味道,回去有机会的话我也学着自己做做看。”
岔山村作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其旅游价值正被旅游投资公司所看中,越来越多的旅游项目正在引进和推动中。“随着旅游项目落地岔山,未来家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慢慢发展成为旅游名村,我们的生意和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杨锦苗一家的眼神里,满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新闻推荐
强化培训 技术引领 创业支持 富川农村育龄妇女成为脱贫致富“生力军”
富川讯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卫生计生部门充分发挥农村育龄妇女“半边天”作用,采取强化培训、技术引领、创业支持等有力措施,引导她们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学技术、长本领,鼓励她们投身精准扶贫...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