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 昭平新闻 钟山新闻 富川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贺州市 > 富川新闻 > 正文

长鼓舞 舞出民族情

来源:广西日报 2015-12-17 16:29   https://www.yybnet.net/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张天韵 本报通讯员 罗晓玲

长鼓舞,作为瑶族生生不息的祭祀舞蹈,历经上千年代代相传,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脚印,更承载着弥足珍贵的瑶族文化。在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长鼓舞欢腾的舞步:打麦场、草坪、小广场,随处可见瑶家人手持长鼓,边舞边击,鼓声、号子声,声声激昂。究竟是什么力量使长鼓舞至今仍然生机勃勃?记者日前走进瑶乡,感受这一民族魂宝的生存状态——

路遇舞者

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人老去、后继乏人的困境相比,富川瑶族长鼓舞的现状却给记者带来不少惊喜:

镜头一:初冬,天色渐暗,下乡返城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钟新建路经柳家乡一个村口,看见几个瑶家大姐伸长脖子往马路上张望。他停车询问,原来是想搭顺风车到县城广场去学跳长鼓舞的“粉丝”。

镜头二:风中夹杂着细雨,柳家乡政府不大的院子里,十几位种田的、养猪的村民双手捧着长鼓,上身前倾,双腿半蹲,神情凝重,虔诚地一步一足音……

镜头三:新华乡大井村,雨还在下。80多岁的任善举拿起长鼓,有点着急地往外走。过几天他要随着村里的长鼓舞队到市里参加“贺州梦创意大赛”,村里长鼓队正加紧排练,他生怕晚了拖队里的后腿。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有如此肥沃的生存土壤,就不用担心后继乏人了。”钟新建欣慰地说,“瑶族长鼓舞已经融入大众生活中,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中得以传承。”

如今,富川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一项群众性文娱活动。2007年,长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态保护

记者在柳家乡村亲身感受到瑶族长鼓舞的精彩——

执长鼓的瑶妹子、执大长鼓的瑶汉子和着音乐,“嘿嘿回、嘿呃、嘿呃,回也、回也,追—追,追咱喔!”长鼓随着节奏上下左右舞动着,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转身,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蹲腾……“嘭——嘭嘭”鼓声此起彼伏,或高亢,或沉雄,或粗犷,让人从那震撼人心的舞蹈中触摸到一个民族内心的律动。

你很难相信,舞者都是种田、养猪的农民,每个人举手投足间所展现出来的动作和表情,都是那么自然和率真,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所透出的和谐气息。

队伍中一位30多岁的女子跳得婀娜流畅、柔美动人。“她就是我提及的夜里赶往县城学舞的村委妇女主任罗长凤。”钟新建告诉记者,罗长凤前几年和丈夫一起开了一个养猪场,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生活富裕了,啥也不愁的。”罗长凤笑着告诉记者,“我丈夫很支持我学长鼓舞。晚上他管孩子学习,我出来练跳长鼓舞。”

“其实我也是从去年才开始学的。”罗长凤笑着说,初学长鼓舞时,村里没有场地,她和姐妹要跑到几十公里远的县城广场去学。“现在乡政府院里的露天空地安装好了灯,拉好了音响,再也不用跑县城了。”

在新华乡大井村,提到任善举老人,无人不知晓,他可是跳了一辈子的长鼓舞,至今还没有跳腻。1957年,任善举老人作为富川瑶族长鼓舞队的一员,曾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如今,任善举老人身体不如过去硬朗,但只要村里有比赛,他总会去参加。他常和年轻人说,这是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上断了。

“群众对长鼓舞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这与他们的民族信仰有很大关系。”钟新建谈起长鼓舞的起源:唐宋时期就有长鼓,明清时在瑶乡已盛行。有史书记载:“盘瓠出山转岭打猎,被山羊撞落石崖……为纪念盘瓠,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鼓板,引出大男大女,连手把肩,穿着斑衣,摇天转地,唱歌不绝……”后发展至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新居、婚礼喜庆的日子都表演长鼓舞。

“长鼓舞在极盛时有70多种。随着时光流逝,不少身怀绝技的长鼓舞老艺人逐渐减少。”几年来,钟新建和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走村串寨,多次走访几位民间长鼓舞老者,及时将失传多年的“踏歌堂”舞蹈动作和音乐记录下来。

动态传承

位于深山坳的新华乡虎马岭村、大井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那里的瑶族长鼓舞保持着原生态味道。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56岁的黄道胜坐在自家院子里,正打磨着即将完工的长鼓,身后已做好的长鼓、芦笙整齐地放在墙角拐弯处。“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会跳瑶族长鼓舞,仅年轻人就达40多人。”黄道胜讲起长鼓舞的套路、服饰、人数等如数家珍:“村里跳得好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但只要村里需要,一个电话,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

“我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作为传承人的黄道胜感到身上的担子愈加沉重。国家一年补助2000元传承费,尽管这些钱远远不够,但他认为,哪怕没有钱,也要将传承工作做下去,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十几年来,黄道胜利用空闲时间,对长鼓舞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舞步与配乐等口传身授的经典技艺整理成册,并对长鼓舞技艺做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黄道胜非常重视传承人的培养,一到晚上,他家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只要有空闲,孩子们就会聚在他家门前不大的院子里,学跳长鼓舞、吹芦笙。出于对长鼓舞执著的热爱,黄道胜这个老师几近“苛刻”。村里一位黄姓瑶妹子学舞稍显懒惰,生性刚烈的黄道胜严厉批评。他眼里容不下一丝对长鼓舞的不敬。“学跳长鼓舞是尊敬祖先,不仅要勤奋地学,更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黄道胜回忆起儿时学舞的情景:“那时候没有电,父辈们围成一个圈跳舞,中间仅放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谁跳‘出格\’了,不小心踢翻灯,谁就被罚回家给灯添油。”黄道胜有些惆怅地说:“现在年轻人幸福多了,学舞有明亮的灯,还配以大喇叭,只是很多年轻人不懂珍惜。”

现在大部分时间,黄道胜都会在学校教孩子练长鼓、吹芦笙。他说:“有孩子,就有希望。”

“学校已经将长鼓舞作为必修之课列入学生的课堂表里。”钟新建说,尽管长鼓舞在保护传承上存在着经费欠缺、年轻人外出打工后继乏人等困境,但近年来县里推出一系列抢救、传承、普及长鼓舞的举措,如举办长鼓舞培训班,成立表演队,建立长鼓舞传承基地,还举办一乡(镇)一品民族文艺汇演,让长鼓舞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

“现在富川瑶族长鼓舞已名声在外。政府部门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服装、道具及外出演出的经费等,平时我们尽可能多给大家提供表演机会,让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瑶族长鼓舞。”新华乡党委书记奉卫权对瑶族长鼓舞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潇贺古道客满堂 ——富川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见闻

本报记者骆怡本报通讯员唐理文核心阅读7月17日,正值周末。尽管酷暑难耐,但仍有不少游客造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村口,停着不少湘、粤牌照的自驾车辆,一时间,宁静的古村变得热闹起来,村民打起...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长鼓舞 舞出民族情)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