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陈武主席提出坚持“两条腿走路”,优化城镇布局,推进产城融合,我对这个论述的理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际上是想通过“大城带小城、小城带乡镇、乡镇带新村”的方式,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
●形成“小村并大村,大村进乡镇,小镇并大镇,大镇成县城”的规模格局,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山里搬出来,从边远地区搬出来,这样可以改变当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村民居住过于分散的现状,不但能实现农民轻松进城市民化,也能节约农村治理的成本。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应该是农民“从村进镇、从镇进县、从县进市”,这样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才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我们现在却卡壳在镇一级了,所以,扶持重点镇建设尤其重要。
●中国的历次改革实践证明,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也就改变了农村。只有加强土地流转,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职业化,让农民“洗脚上楼”,形成并强化自发主动向城市靠拢的意识。
●尽市里最大的能力,该下放的权利下放,促进区域内行政管理扁平化发展,增强重点镇的竞争性。同时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增强重点镇发展的自主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在示范点,农民的生活活动只有一部分在村庄里,许多活动是在镇和大的村里,如购物、休闲娱乐、会友、教育、医疗等,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更类似于市民。
●当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人口居住很分散,大家又强烈要求通水通电通路,这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将来可以通过宅基地或者土地流转的方式,把这些村民从偏远地区、各种资源分享不到的地区吸引出来,这样还能逐步减少分散性的低效投资,进而统筹使用到重点镇发展上来。
本报讯(记者周吉品)1月19日,在邕出席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贺州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利用休息时间,走进人民网2014广西“两会”会客厅,围绕贺州如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尤其注重扶持重点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现将访谈全文刊登如下: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广西“两会”会客厅。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贺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赵书记您好!请您通过人民网,给网友打个招呼吧!
赵德明: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贺州的关注。
记者:这次两会,网友对广西“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关注。赵书记,我们了解到,贺州正在开展重点镇建设,想请您结合贺州实践具体谈一谈。
赵德明:陈武主席的报告在提到这个问题时,提出坚持“两条腿走路”,优化城镇布局,推进产城融合,一方面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增强其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实施大县城战略,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
我对这个论述的理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际上是想通过“大城带小城、小城带乡镇、乡镇带新村”的方式,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对于贺州而言,形成这种城镇体系的关键是“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区、扶持重点镇”。其中重点镇的扶持尤其重要,因为这些年我们的眼光一直盯着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投入偏少,特别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投入就更少,不少乡镇还只像个大村庄,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超市。当然,潜力也大,只要肯在这方面下功夫,我相信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能把重点镇打造成现在县城的水平,提升其对周边村屯、乡镇资源的吸附力、人口的吸附力、产业的聚集力。通过这种提升,形成“小村并大村,大村进乡镇,小镇并大镇,大镇成县城”的规模格局,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山里搬出来,从边远地区搬出来,这样可以改变当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村民居住过于分散的现状,不但能实现农民轻松进城市民化,也能节约农村治理的成本。
记者:赵书记,刚才您提到“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区、扶持重点镇”,目前,贺州有什么具体实践?
赵德明:贺州城是一个原来老贺县的基础,整个城市的品味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现代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但贺州城镇化潜力很大。首先,贺州是千年古郡,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沉淀深厚,且多民族聚居,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可供挖掘,提升城市内涵;其次,贺州是一个新兴的城市,61个乡镇(街道)有45个是建制镇,建制镇比例高达73.7%,位居广西第六;再次,目前贺州城市建成区人口20多万,城市化率在35%左右,虽然比自治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很多,但算是基本达到了中等城市的标准,城镇化建设有一定基础。只要我们措施得当,充分利用好主要人口在城区周边聚集、人口流动趋势向城区聚集的优势,扩大城区范围,打造一批新型城镇群,就能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就业居住。而且,我们周边具有可被吸引进城的人口。贺州市八步区、平桂管理区,以及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钟山县,城区人口约51万,加上外来人口约70万人,昭平、富川县城周边10公里范围,覆盖人口均达15万人,这个潜力很大,关键是要想办法把他们吸引进来、留下来,成为市民。
鉴于以上情况,去年,我们瞄准“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区、扶持重点镇”的目标,三方同时着力,统筹发展,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规划启动了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的生态低碳新城规划,首期推进1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建设,使之成为城市发展新的驱动力。再者,今年底最迟明年初,贵广高铁就可以通车。我们要把贺州生态、低碳、绿色新城打造起来,争取用三年左右,把高铁火车站片区5平方公里左右的框架搭起来,扩张我们的城区,激发贺州城的现代化城市活力。(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主骨架路网,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以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作为产城互动发展建设试点,探索产城互动发展新路径。坚持扩容提质与彰显特色并重,抓好县城建设,发挥县城服务城乡、带动县域的重要作用。抓住自治区实施重点镇培育计划和百镇扶持壮大工程的重要机遇,抓好17个重点镇的扩权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点,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创造和积累经验。
记者:前面您提到,重点镇的扶持尤其重要。请赵书记谈谈,为什么尤其重要?
赵德明:当前,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均衡。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这几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乡镇的发展却明显薄弱,这与机制体制都有一定关系。首先是用塔式级别化的行政体制来配置资源,导致乡镇留不住资源和人才。特别是在“后农业税时代”,乡镇的财权、行政权更为弱化,资源流失更严重。第二个原因是小城镇缺乏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发展机制是通过依靠房地产开发这个平台,将内部和外部资金输入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小城镇土地以集体建设用地为主,不可以流转开发,封闭的村庄建设机制,要素流动受到限制。第三个原因是缺乏国家的支持政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对城市有,对农村也有,而对小城镇的却相对空白。现在的乡镇发展就像作物遇到大旱天,只要你给它一点水,它就能茁壮地成长。而我们也恰恰需要它成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应该是农民“从村进镇、从镇进县、从县进市”,这样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才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但我们现在却卡壳在镇一级了,所以,扶持重点镇建设尤其重要。
记者:扶持重点镇方面,贺州当前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以及设想?
赵德明:自治区提出实施重点镇培育计划和百镇扶持壮大工程,是个重要机遇。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选定17个重点镇,作为扩权强镇的综合改革试点和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点,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创造和积累经验。此外,我们在重点镇先试先行,进行机制体制创新。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流转土地;二是扩权强镇;三是建设农村社区;四是推动更多人、财、物等行政资源向乡镇和农村倾斜、下沉。
先说土地流转。这次“两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重要的一环提出,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不变,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按国家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这一系列的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进程非常有利。中国的历次改革实践证明,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权,也就改变了农村。只有加强土地流转,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职业化,让农民“洗脚上楼”,形成并强化自发主动向城市靠拢的意识。目前,贺州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富川瑶族自治县就累计流转土地40万亩,流转了72%,入选了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土地流转使富川耕地形成了“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目前该县种植水果42万多亩,其中仅脐橙就有27.5万亩。果农年收入比较高,不少人进城买房成了市民。接下来,我们将在重点镇推行土地确权,在守住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去流转,发展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这是个趋势,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既让农民富,又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富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才有资本和意识向城里转移。
再说扩权强镇。当前,乡镇行政权力分散,七站八所基本是一条线的管理模式,使乡镇党委政府责权不对等,难以在重点镇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改革,推行扩权强镇,缓解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弊端。我们贺州正在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积极改革创新,尽市里最大的能力,该下放的权利下放,促进区域内行政管理扁平化发展,增强重点镇的竞争性。同时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增强重点镇发展的自主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还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去年5月以来,贺州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资源统筹为手段,以深化服务为措施,以建好“幸福院”为切入点,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我们共推出了16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还有50多个在建。在示范点,农民的生活活动只有一部分在村庄里,许多活动是在镇和大的村里,如购物、休闲娱乐、会友、教育、医疗等,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更类似于市民。这种农村社区创建的模式,我们着重在重点镇推,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为对象,综合考虑农民生活整体需求,让农民一点一点地沿着“村-镇-县-市”的路线,逐步逐步地往城镇转移。同时,我们抓好项目资金整合,人、财、物向农村社区一线倾斜。目前,我们在试点农村社区整合相关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制定实施了《贺州市农村社区幸福院建设工作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农村幸福院450个。
再次,推动更多人、财、物向乡镇、农村下沉。去年底今年初,贺州市委选拔了一批优秀副处级干部担任重点镇党委书记,就是要把扩权强镇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重点镇的领导力量,推动重点镇跨越发展。我们也着手进行一些新探索,譬如,打算在重点镇开发廉价房地产,或是打破宅基地只能在村内分配的旧机制,建立宅基地跨村入镇的分配机制,在镇区规划农房新区,符合条件的可在镇上分到宅基地。宅基地可比在村里分配的小一些,但仍保持独家独院的形式,这样对农民更有吸引力。政府负责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通过这种机制,逐步集聚人口和资本,带动重点镇发展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而且,一旦这种方式做好,把农民吸引出来、聚集起来,还能节省经费。当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人口居住很分散,大家又强烈要求通水通电通路,这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将来可以通过宅基地或者土地流转的方式,把这些村民从偏远地区、各种资源分享不到的地区吸引出来,这样还能逐步减少分散性的低效投资,进而统筹使用到重点镇发展上来。
记者:谢谢赵书记,您的介绍,给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赵德明:再次谢谢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贺州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丹)3月11至12日,市委常委朱东到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和富川瑶族自治县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调研。朱东认为,各县(区、管理区)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很...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