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西北部张集镇有一村庄名叫状元张楼。
据郓城县志记载:张氏祖籍为湖北汉阳府汉川县竹园村,始祖贞,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随永乐王征战,钦封武德将军,世袭罔替。后世奉鲁靖王旨,迁至郓城县西北,开垦黄河滩地,见此处地广土肥,就在此安营扎寨,取名张庄。清乾隆年间(1736 —1795年),时任县令莅临张庄村,见村内骡马成群,楼台百座,村民富庶,遂为之更名为张楼村。
张氏十九世孙张宪周便出生于此村。张宪周虽出身豪门,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他天资聪颖,十五岁拜武解元李山为师习武练功。二十岁考中武庠生。练就了一身刀马纯熟的武功,所用两柄大刀,一柄重一百二十斤,一柄重一百八十斤。所用犀牛角弓,须三百斤臂力方能拉开,人称“神童”。
有一天,张宪周早早起床,趁人稀少来到街上,准备到村外练功。当他走到村头大槐树下,发现树下有一个四五百斤的大石磙,便蹲起马步,双手举起石磙,然后单手托着放在了树杈上。张宪周又想想不妥,怕石磙掉下来伤人,又伸手把石磙托下树来。张宪周的此番举动被村头的邻居看得清清楚楚,此后,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了张宪周能单手托起大石磙。
有一年京城开考,张宪周便赴京比武赶考。先考的是射箭。张宪周纵马擎弓,当坐骑沿马道跑起之后,只见他从背后取出三只箭,放开马缰,搭箭开弓,对准箭靶上的金钱连发三箭。第一箭名为“风展单翅”,箭射入金钱眼后,雕翎旁垂;第二箭名为“凤凰夺窝”,后箭将前箭由金钱眼中抵出;第三箭射掉金钱,谓之“金钱落地”。随着三箭中靶,比武场上一片欢声雷动,在场观看的文武百官无不交口称赞。
接着比的是刀。张宪周与山西王金钩对阵。张宪周打马疾驰,身稳如山,在马上挥舞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轻松自如。突然,王金钩将他的大刀击落在地,并凶猛地向他袭来,在这生死关头,张宪周不慌不忙用脚将大刀挑起,手接大刀奋战王金钩,一刀将王金钩的大刀挑飞,王金钩急忙落荒而逃。考完下场,主考特意问他脚挑大刀是哪一招,他机智回答道:“习武贵在将有形化为无形,随机而变,出奇制胜,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主考官点头叹服。
第三场是比臂力,重三百六十斤的志石,一声“起”!张宪周稳稳举起,然后又让人将一百八十斤大刀放在上面,绕场一周,只见他面不改色,神情自若,全场欢声雷动。轮到王金钩举志石时,刚举两下,汗如雨流,扔下志石羞愧而退。下场之后,口吐鲜血而死。光绪帝遂钦点张宪周为武状元。
从此,张楼村由时任知县亲自更名为状元张楼村。
不久,皇上封张宪周为陆部朝参镇殿将军,赴任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协镇。他爱民如子,使农有余粟,商有余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交口称赞。后迁任固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重农治本,兴修水利,使一方五谷丰登,歌舞升平。后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城失陷,光绪皇帝和西太后仓皇西逃,联军闻讯分兵追击。张宪周勤王护驾,行至居庸关,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袭击洋人,使光绪皇帝和西太后化险为夷。后光绪皇帝返京,被委任兖州镇守使,御赐金字匾额“捍御功伟”,这块匾至今还保存完好。
张宪周青年时心怀梦想,奋发有为。任职时恪尽职守,两袖清风。年迈后告老还乡,亲躬田亩,自食其力,教人习武,强身健体,于1914年离世。
魏建国
新闻推荐
□记者蒋鑫通讯员杨尊启陈媛报道本报郓城讯日前,郓城县第31届老年人运动会举办。本届运动会历时15天,包含门球、象棋2...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