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眼镜、一袭黑裙外搭枣红色小西装、短发,眼前的初玉梅给人一种干练稳重的印象。年近五十的她,29年从教生涯,没有倦怠和岁月的痕迹,反而愈显激情与活力。
“因为我是一个幸福的教育者。对我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作为齐鲁名校长、郓城县东关小学校长初玉梅怀着对教育深深的爱,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祖国花”。
学校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大家
“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大家。”初玉梅说。
7月24日,记者来到初玉梅的办公室,十几平方米的面积,俨然成了一个“家”的模样。门口右侧书柜旁,简易衣架上挂满了可供替换的衣服。茶几上,碗和盘子叠放着,清喉利咽颗粒放在纸杯里。
“最近忙着搬家,没来得及收拾,有些乱。”初玉梅说。“沙发成了床,办公室成了家,忙的时候就泡个面当午饭。”该校教务主任刘丽君解释着“乱”的原因。
搬家——其实是学校回迁。2016年,因学校年久失修重新改建暂时搬至一所中学,目前新校舍建好暑假开学投入使用。因此,各项搬迁事宜成了假期的主要任务。
在初玉梅当天的工作日志上,小到班牌、评比栏、文化墙设计,大到分班等问题,满满一页。最下面写着:希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顺利回家。
回家,对初玉梅来说,原本是多么快乐的时刻。因为忙于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前年,因为丈夫的突然离世,幸福的小家轰然倒塌。但是,真正让她从痛苦走出来的,还是她挚爱的这份事业,是她的学校、老师和那些放不下的孩子们。
家文化凝聚人心和文化引领发展
2012年,初玉梅到东关小学任校长,因为是老校,设施陈旧加之教师年龄偏大,学校管理和发展存在一定困难。“我们顶着往日的光环处在了瓶颈期。”学校如何发展才能再上新的台阶?初玉梅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支撑力是教师,只有抓好这支队伍,才能带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她开始引领教师像爱家一样爱学校,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学校逐步形成了“家文化凝聚人心,和文化引领发展”的办学理念。先有父母心,再做教育人。把“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育人目标。
每年的元旦晚会成了该校的“春晚”,“百人合唱”为校献歌。教师节成了“爱心节”——作学校的有情人,齐唱国歌、国旗下宣誓、少先队员献词……教师们手捧鲜花,追忆教育初心。学校成立“舞蹈队”“书法队”等多个社团,服务教师身心发展。
“学校爱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爱学生。”初玉梅说。如今,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荣获“郓城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教学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等几十项荣誉。
家校共育促进孩子成长
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经营这样一个大家庭,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是,每当早晨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走进校园,孩子们的一声“老师好”,老师们的一个微笑,都会让她倍感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能如期开学,她给学生们写信:《孩子,春暖花开时,我在校门口等你》,寄出深深的牵挂与嘱托。每周一的线上升旗仪式,许多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同上爱国教育课。
复学后,有感于教师的忙碌辛苦,家长们主动承担学生的护导工作,每天早上校门口不时涌动着“志愿红”。“当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并指向同一个目标时,学生便有了优质成长的保障。”初玉梅坚信。
学校开设家长课堂,设有家委会办公室,聘请有特长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家校联合,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同盟军。文/图 记者 付凤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时苏建)日前,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实,根据省总工会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和要求...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