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德领
赵国振,从事教育工作19年,现任教于郓城县武安镇唐庄小学。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都有收获”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曾担任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九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学校,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是学生们亲密朋友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赵国振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他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把他当作教学经验最丰富、最值得信赖的老师。
在学生们中间,赵国振既是值得尊敬的长者,又是最亲密的好朋友,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赵老师从1年级一直带到我6年级,他讲课非常幽默,我们有事都喜欢找他倾诉,就像知心大哥哥一样,下课后还给我们一起打乒乓球。”6年级的唐思琪说。
因为有了爱和喜欢,赵国振始终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辛勤耕耘,所带的学生在每次的综合考评中均名列前茅,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学区、乡镇先进班集体。除了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之外,作为一名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他还积极带领青年教师走在课改的前列。
赵国振探索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大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仅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赵国振用亲切的微笑和声音来迎接每一个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索。在教育孩子时努力做到“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
“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孩子;学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只能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赵国振说。
近年来,赵国振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他凭着特有的执着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走出阴霾。从教多年来,赵国振深深懂得,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注意加强与家庭的密切联系,从每一位孩子的监护人入手,多和他们沟通,积极帮助家长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乡村小学教育
一起腾飞
作为一名十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名近二十年教龄的人民教师,赵国振注重提高政治站位,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努力做到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十九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十九年来,赵国振既潜心于课堂教学,更深耕于立德树人,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优良的班风和学风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宜学校学生成长的做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被评为菏泽市优秀教师、菏泽市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农村特级教师、2018菏泽市最美教师、2018菏泽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教育路漫漫,赵国振始终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当作未来工作的起点和动力,重整行装,凝心聚力,乘着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东风,与乡村小学教育一起腾飞。
新闻推荐
记者采访多位“逆行”老人,他们说在一起就是幸福中秋佳节之际,多数在外工作的游子会回乡与父母团圆。但也有这么一群...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