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宇
她从小就有个远大理想,要么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要么就做一名辛勤的“园丁”。30多年来,她从乡镇卫生院走上全县的普法道路,她曾连续16年被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评为“全省法制宣传先进个人”,连续10年被市妇联、市人社局评为“全市优秀妇女干部”和“三八红旗手”,她就是郓城县人大信访室主任科员、普法办副主任——孟桂云。
用菩萨心肠温暖群众
1984年,孟桂云如愿地在郓城县原黄堆集乡卫生院参加了工作。
“提起在卫生院工作的那段岁月,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的艰苦环境。附近村里有孤寡老人,因年龄偏大,逐渐失去劳动能力。为了给他们送去温暖,我把结婚时母亲给的12套新被子都一一送给了他们。”孟桂云说。
有一次,郓城县黄泥岗镇黄东村的一位孤寡老人家里失了火,被烧的一无所有,孟桂云拿起两床新子被就给他送了过去。
“我要让孤寡老人感受到社会上的关心和爱护。”孟桂云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孟桂云的老家村里就有两位孤寡老人,二十余年如一日,她每年都会带他们去检查身体,生活中一直关照着他们,直到他们去世。
医疗工作中,孟桂云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行动不便,生病就医时只能被家人用床抬着到卫生院治疗。为了能给他们减少麻烦,得知一些年老病人的情况后,孟桂云都会亲自登门为他们诊疗。
在卫生院工作期间,她走遍了下属的35个行政村,从未感觉到麻烦。无论病人是家庭困难,还是路途遥远,孟桂云总是有求必应,在她心目中从没有过“不”这个字。有些贫困家庭拿不起医药费,她也总会自掏腰包为他们拿药治病。
正因为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正因为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孟桂云在卫生院工作的4年中,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帮助了很多人。
行走在普法一线
1988年,孟桂云从事了普法工作。新的工作环境,使她变成了“门外汉”。
“卫生院工作是救死扶伤,做了普法工作后,是给人输送精神食粮。自己刚刚接触到这个工作时,心里特别没有谱,只能慢慢摸索经验。”孟桂云感慨道。
孟桂云一边通过书籍自学普法知识,一边通过实践解决邻里的矛盾纠纷。她的主动、耐心,使很多邻里矛盾被一一化解。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网络等没有得到普及,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只有黑板报、稀有的普法教材等,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但是,孟桂云在普法工作中充满了“激情”,让广大群众可以知法懂法是她的工作追求,她认为只要坚持,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孟桂云说:“步入普法工作的时候,我的儿子刚刚满月,工作中经常到郓城最远的乡镇,那时公交车还没有普及,只能骑自行车前往,有时就凑过往拉石头的拖拉机前往,基本都是早晨去,晚上深夜才能返回家中。”
1993年,郓城县普法办有了一月一期的《大众法制》刊物,孟桂云要把将近200本刊物送到各个企事业单位。“我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这些刊物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才能送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拖延时间。”孟桂云说。
信访工作中的“孟老师”
2011年初,孟桂云被借调到郓城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室工作,面对一些积压已久且情况复杂的上访案件,她没有退缩,主动到上访户家中走访,了解案情,倾听诉求,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至今,她已协调帮助解决各类疑难上访案件100余件。
从2012年开始,孟桂云发现部分学生因不懂法、不知法,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下决心加大“普法知识进校园”的力度,要让学生全面接触到法制教育。
孟桂云为了在校园讲好普法课,多年来一直是因地制宜了解学校的情况,从而抓住学生的特点,利用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进行讲述,学生们在她的普法课程上听得特别认真。据了解,2018年,孟桂云共进入校园开展普法课近200余场。
孟桂云不仅开展“普法知识进校园”活动,日常生活中还救助着贫困学生,就连拘留所里的拘役人员也是她普法宣传的对象。
2018年,打黑除恶行动开展以来,拘留所里的拘役人员数量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为了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孟桂云经常去给他们上普法课,很多犯人听了她的课纷纷表示今后一好好改造。
“虽然退休的日子离我不再遥远,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在普法的工作中,我要一直奔跑在追梦的路上。”孟桂云说。
新闻推荐
2014年12月,郓城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4年来,郓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