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李海霞在北京百利安服装有限公司打工,该服装厂成为定点加工隔离服的工厂之一,李海霞是代理车间主任,带领50多名工人,主管隔离服的制作。由于任务重、时间紧,每天要赶制500多套隔离服,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她更要早起晚睡,带头保质量赶进度,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受到北京市及朝阳区有关领导的慰问和表扬。
2012年,在北京打工近20年的李海霞回老家郓城县随官屯镇随西村过春节,从朋友那里听说家乡很多人找不到活干,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留守妇女更是求职难,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但是在北京已经成家立业,从一个外来打工妹一步步成长为厂里的中层领导。如果回去,孩子上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就要重新开始。出于对家乡的牵挂,回去能为乡亲们出点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同时也能为自己闯出一条更宽阔的路子,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12年8月,李海霞回到了家乡随官屯镇随西村,租赁一个小厂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由于服装厂试订单加工,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因工人技术不熟练,产品不合格等问题,当年亏损4万余元。第二年,李海霞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买来低档次的布,让新员工练习缝纫剪裁,同时严把质量关,企业很快扭亏为盈走上了正轨。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李海霞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16年,在随官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20多万元,扩建了厂房,承包了扶贫车间,这样能够让更多的乡亲和贫困户来服装厂上班。李海霞曾说:“和乡亲们同甘共苦,一起在家挣钱致富,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现在,李海霞的服装厂招进了140多名当地留守妇女,其中有31名贫困员工,工人每月平均工资2600多元,熟练工人每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许多户贫困家庭有了一份工作实现了脱贫。厂里还招了十多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们也可以把活带回家,白天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空闲时在家里剪毛边附带着挣钱,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
通讯员赵考壮记者郑华伟
新闻推荐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70周年联合采访团走进菏泽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姜培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为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5月23日至25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4省9市党报联合采访团记者齐聚菏泽,沿着刘...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