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振正在工作室创作《黄河人家》
3月8日,记者走进牡丹区文化馆的图书室内,只见马家振正俯身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桌上写好的剧本已有厚厚一摞。
“这次写的是《黄河人家》,是给菏泽地方戏剧院写的黄河滩区迁建的剧本,主要是记录黄河滩区近年来居民生活的改变。”马家振向记者说道,退休以后,仍坚持一年写一部戏。
如今已经77岁的马家振,精力已不如从前,但对于戏曲编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从事艺术创作40余年来,先后创作发表戏曲作品40余部,作品在全国和省、市戏曲汇演中多次获奖。
说起和编剧的缘分,马家振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只要听说附近有唱戏的,都会跑去听。14岁那年,在邻居家看到一本手抄的《小姑贤》剧本,才知道戏是有文化的人编写出来的,就下决心要做一个编写戏剧的人。”
从那以后,只要闲暇时间,马家振就阅读各种书刊,上学期间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参加工作以后,马家振还在自己所工作的大队办了个剧团,表演样板戏,在一次演出中,被菏泽地方豫剧院看中,邀请过去当编剧。至此,马家振儿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1978年,我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文学进修班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及听一些剧作大家的讲课,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毕业后,很多老师推荐我去济南工作,但是人要懂得感恩,菏泽培养了我,我便要为菏泽戏曲事业的发展出力。”马家振说道。
之后的马家振便一直在牡丹区艺术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以后还一直坚持创作。每写一个剧本,马家振都要先去基层一线采集素材,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半年,有了素材之后便开始构思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最后才会下笔创作。“真像不是戏,不像不是艺,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怎样把收集的素材变成有情感能呈现的故事,让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场戏写出来才好看。”说起创作剧本的感悟,马家振打开了话匣子。
有着基层生活经历的马家振写出的剧本更接地气,故事情节鲜活生动,人物性格丰富饱满,创作的所有剧本全都搬上了舞台,《安家老宅》《张三李四》《爱心家园》等更是获得多个奖项。
如今的马家振,有荣誉,也有烦恼。“编剧工作比较枯燥,另外对悟性要求高,编剧既要熟悉舞台和戏曲,还要掌握编剧技巧,所以现在戏曲编剧人才也是越来越少。”马家振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戏曲编剧工作中,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文/图 记者 王 浩 李保珠
新闻推荐
▲3月8日,在市区高平路新建污水管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管道铺设作业。据天津航道局菏泽项目部技术员马通介绍,目前高...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