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礼拜大殿——天房
邓文献
西关清真寺位于菏泽古城清真街中段,道碑街西端的丁字街口。寺院坐落在西城墙根处,大门朝东,面对道碑街。西关清真寺,是老城区中唯一一所伊斯兰教徒活动的场所。据《菏泽市志》记载,原清真寺,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三百余年历史,期间历经战火及自然灾害的摧残,几经损毁,几经修葺,建国初期渐成规模。记得我在上中学时,多次路过寺院前,大殿原是一座明清式建筑,砖石结构,拱形门口,两旁尖塔式造型,高高耸立,雄浑而壮观,曾给我留下诸多的神秘之感。可惜在“文革”期间,民族宗教政策遭到破坏,穆斯林宗教活动完全禁止,西关清真寺也被拆除,夷为平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宗教信仰得到尊重,西关清真寺又得以重建。1980年,广大穆斯林捐助“乜帖”,在原址上重建简易讲堂三间,内宅二间,水房四间,灶房二间。1983年,群众又自愿捐款,重建三间简易礼拜殿。1989年,寺中组建清真寺管委会,在其组织领导下,阿訇、乡老及广大穆斯林,满怀虔诚,同心同德,又历尽艰辛,大兴土木,建起新的礼拜大殿六间,北讲堂四间。1999年,由爱心人士李克世先生,捐资建起南讲堂三间,殡仪馆四间。然而又历经多年风霜,大殿顶板腐朽,屋面塌陷,隐患日增。2011年,在巿宗教局、市伊协的倡导下,多方筹资,对先期男女水房、殡仪厅进行了扩建改造。2015年,又对大殿进行了屋面翻修和殿内装饰,并对院落进行了全面整修,整个寺院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具有典型的阿拉伯建设风格的清真寺,再现于菏泽古城的西方。
近日,我特意前往清真寺再去探访。远远望去,大门面朝东方,四柱三拱门式构型,特别是顶上的星月标志,显得格外醒目。中间大门之上,镶有毛体“清真寺”三个大字匾额;两旁门之上,绘有阿拉伯图文,凸显民族特色。走进院内,迎面是礼拜大殿,高高月台之上,拱门圆顶,恢宏壮美,庄严肃穆。殿门之上,经匾高悬,楷书“天房”二字;左右楹联矗立,上联“遵主命恪守五功”,下联“守圣行爱国爱教”。殿房之上,三顶金色穹窿,中高旁低,彼此互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穹顶之上的“星月”,直耸云天,宛如挂在空中。
这时迎来了寺院的阿訇,名叫闫宏心,他头戴礼拜帽,面带微笑,十分热情地接待我。说明来意,在其引领下走进大殿。天棚上,伊斯兰风格的图彩,色调有机谐和。地板上,图案花纹的地毯,可容纳数百人的礼拜。西墙上,“凹壁”为多圆心的复叶形券壁龛,叫做“米哈拉布”(即礼拜者面向的地方),上刻古兰经文,简洁精致。右侧为“呼图白楼”,又称“敏白尔”(即宣讲台),是领拜者诵经的地方。这时闫阿訇告诉我,穆民每天在此要作五次礼拜。在做礼拜时,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操守,譬如要“准时、正向、洁净、盛装、规范”,还有六仪“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步步不得有差错。所以做礼拜时,外人不得进入大殿。听到这里,我顿时感到这殿堂的庄严和神圣。
闫阿訇又介绍说,清真寺是广大穆斯林日常宗教活动聚集的场所,也是展示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习俗的窗口,是伊斯兰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域。穆斯林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又称肉孜节)、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圣纪节(又称圣忌节)。此外还有宗教周,期间除去举行大型的“会礼”外,还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穆民们将捐资捐物,以济困扶贫。阿訇是全面执掌清真寺的教务,主持穆斯林的日常宗教活动。几十年来,西关清真寺,为菏泽传承伊斯兰宗教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出大殿,见院内还有多块石碑,记录着寺院重建、重修的历史,及捐资、捐物的名单。闫阿訇又带我走进北讲堂,迎面墙壁上挂满了奖状。其中,有区政府颁发的“全区模范清真寺”的牌匾,有市政府授予的“爱国爱教、团结发展”的荣誉,有省宗教事务局命名的“省级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有全国宗教局授予的“全国和谐寺观教堂”的称号奖牌。
新闻推荐
菏泽市区高平路新都心路段即将通车 中北·新都心区域价值进一步彰显
本报讯(记者李亚楠)6月27日,市区高平路新都心段(丹阳路—中华路)路面最后一层沥青铺设完毕,通车在即。届时,道路的贯通将大大缓...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