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宝府
我的表兄李金亮,是一位身居乡村的普通共产党员。他风雨一生,始终秉持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淡名利、重操守、讲奉献,惠及一方百姓,大节昭然,德馨久远,堪为人生之楷模。值其一周年忌辰之际,倍加思念,不禁为文以纪念。
戊戌年隆冬,表兄李金亮遽然去世,令吾悲痛万分。时至今日,三百余个日日夜夜过去,但其音容笑貌、做过的桩桩件件善事,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兄长出身寒门,祖辈由菏泽城西李娥村迁至吕陵镇后桑庄,躬耕为生,在此安家落户。命运多舛,兄长六岁时慈母早逝,留下他和苦命的父亲、弟弟,相依为命。家境贫寒,无缘读书,自幼随父躬耕田垄,靠糠菜度日。解放后,他思想进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高级社社长及大队党支部书记。数十年主政一方,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德馨乡里。他曾说:“做人处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级发给的救济粮棉,由他掌握分配。粥少僧多,群众都眼巴巴地看着。每次走村入户摸透实情,心中有数。优先特困户,照顾困难户,关照军烈属,入情入理,众人皆服。冬季挖河倒坝,是一项硬任务。他率队出征,泥里水里,和社员一样滚打,令人感动不已。服务百家,惠及众人,用其言行送去党组织的温暖。人们记得村里孤寡老人患病之时,是其拉着板车送到医院;人们记得重修马河大桥时,是他屡次陈情争取上级资助,及至桥竣路畅;人们记得村里学校建设时,是他组织规划选址,募集资金,跟踪管理,使其基建工程圆满完成;人们还记得他解放思想,大胆敢干,利用空闲地建起大型轮窑厂,促使集体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件件惠民事,点滴总关情。他接地气、办实事、解民忧,赢得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兄长抚养膝下二子三女,家境甚难。风雨同舟共患难,他们夫妻出力流汗,省吃俭用,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呕心沥血,尽心竭力……为家庭生计,他躬耕田垄,一颗汗珠摔八瓣;他喂羊养鸡,多方补贴家用;他杀猪卖肉,赚微利养家糊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患病在菏泽住院月余,兄长不惜债台高筑,尽心尽孝;端药喂饭,体贴入微;继母年逾九十,兄长端饭送水,悉心照料,令人赞誉;大女儿在外求学时,不惜卖粮卖树,以资深造。为其子女成才,可谓咬牙苦苦支撑,艰辛备尝。
兄长人豪爽、存侠义,世人赞之。吾父亲英年早逝,母亲领着我和三个姐姐艰难度日,可谓雪上加霜。为让苦命的姑姑和表弟表妹能够吃饱饭、穿上衣,兄长始终对我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那饥饿的年代里,地瓜就是苦命人的“救命仙丹”。那时,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记得一年的春节前夕,家里瓜干所剩无几,眼看孩子就要挨饿,母亲长吁短叹,以泪洗面。正值为难之际,兄长竟冒着刺骨寒风,徒步十三四里,送来一布袋瓜干。他说:“大姑,你这里孩子多,困难大。这是为侄儿的一点心意。”母亲久久无语,唯有两行热泪簌簌而下……亲情浓于水。这是雪里送炭,这是救命的干粮。好像记得兄长没有舍得吃饭,就匆忙而回。他走时,我和母亲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头,直到他走了很远很远,影迹皆无,依然久久地站在那里,遥望着表哥远去的方向,母亲眼里依然含着泪花……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及至许多年之后,母亲时常告诫我和姐姐:“人不能没良心,啥时候都不能忘记你大哥给的那袋瓜干,那是咱全家的救命粮。”每次叙说,总是泪光点点。
天不假年。2018年深秋,兄长突感不适,遂去菏泽城医院诊治,效果甚微。随后出院静养,延至隆冬病情恶化复而进院。吾等时常探视,兄长依然淡定从容,令人略感欣慰。与病魔抗争,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同年腊月十一驾鹤西去,享年82岁。
人生百年后,世上留余音。兄长的音容依然鲜活在我们心里。“做人诚实、做事清白”之谆谆教诲,依然萦绕在耳边;“良知在心、善惠世人”之德馨恩泽,依然在后辈身上发扬光大;“不慕名利、独守其节”之高尚品质,依然赢得世人的推崇与赞誉。
新闻推荐
1月15日上午,九三学社菏泽市委、菏泽市中华职教社、菏泽市书法家协会在市图书馆一楼大厅联合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