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菏泽 > 正文

菏泽“者作工技科美最”:玲秋王 30多年与大豆为伴,创标杆品种

来源:齐鲁晚报 2019-07-09 05:13   https://www.yybnet.net/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建丽

众所周知,菏泽大豆在黄淮海夏大豆种植区堪称标杆,很多豆农点名购买菏豆品种。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产量高、品性优良的品种究竟从何而来。2019年菏泽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所长王秋玲榜上有名。她和大豆的故事,终于被大家知晓。30多年来,她与泥土为伴、与大豆为伴,扎根农业科研第一线,精心培育优良品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怀。

调侃“育种是个陷阱”

进去了却不想出来

初见王秋玲,她皮肤黝黑粗糙,质朴幽默,坦言自己比农民还农民。农村作业现在大多使用机械化,而业务使然,她们必须全是靠手工。1987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王秋玲被分配到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之后一直从事大豆研究工作。30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研究工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王秋玲为大豆育种所受过的伤痛,更是数不甚数。

农作物育种周期长、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选育一个品种在很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十几年。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亲本材料的特征特性和遗传特点的基础上巧妙配制杂交组合,科学进行杂交后代选择、合理搭配各项试验程序、综合评价高代品系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育种者的心血和汗水。

种植夏大豆,季节非常关键,每年六七月份也是王秋玲一刻不敢松懈的时候。有次她上班路上被撞伤,可硬是坚持着来到田间操作。“大豆开花就一周时间,必须完成父本授粉,就像一个小婴儿离不开大人照顾。”王秋玲说,时间非常紧迫,直到她晚上回家才发现受伤的胳膊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竟是骨折。可第二天她打着石膏,又来到田里用另一个胳膊忙活,如今她的手臂落下了难以恢复的后遗症。

1994年,王秋玲接手了一个难题,亩产量300公斤的课题,同时对大豆蛋白质含量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在1998年按时完成结题任务,王秋玲没少落泪,甚至在梦里都在琢磨怎么选种培育。制定试验方案时,为了尽量不让任何一个优良材料漏选,也不让任何一个不符合目标材料的材料升级,必须对每一个参试材料进行反复斟酌,做到对其亲缘和各个世代的特征特性了如指掌。有时为了一份材料的去留,她要翻阅以往十几年的资料,绞尽脑汁、反复比较权衡,常常困扰到失眠。

田间试验的工作细致、繁杂而辛苦。大豆试验每年都要种植4000多份大豆试验材料,对每份材料都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身份信息,试验过程中对每份材料的各个性状表现都要有详细记载。由于试验田里,每个品种只有几厘地或几平方面积,田间操作无法使用机械,只能靠人工操作。播种前,需要对试验种子一粒一粒进行手工挑选。要手工挑选1000多斤种子,特别是剔除杂种子特别难,需要从粒型、粒色、种皮光泽、脐色、脐型等多个角度仔细辨别,一天下来头昏眼花、脖子和后背酸胀。长期低头选种王秋玲落下颈椎病和腰椎病。

而这一切在王秋玲看来都是值得的,“这个陷阱进去了,就不想再出来。”王秋玲笑说,从最初的责任心支撑,不敢撂挑子,要让老一代的育种材料经验传承下去,到现在她已经把育种当作了生命里的挚爱。“有了自己的品种后,就盼望他在第二年出成绩。”于是一年又一年,王秋玲一直坚守到今天。

大豆的“亲妈”

孩子的“后妈”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王秋玲把她的一腔热情全投入到大豆身上,对于家庭,她时常是一个缺席的妈妈,缺位的妻子。

大豆成熟前10天左右,正是大豆各种特征特性和产量性状充分表达的关键期,也是最能考研育种者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的关键时期。此时必须迅速调用育种人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经验把有苗头的优良材料和品系从成千上万个材料中选拔出来。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就会使很多优良材料永久丢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王秋玲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多年来,中秋节、国庆节她的团队没有休息过。“别人在假期多是全家团聚,我基本上都是在地里。”提起曾经错过女儿的高考,王秋玲眼中闪过一丝遗憾。

在大豆试验收获季节,王秋玲她们既要对每个试验、每一份材料调查记载、又要逐个小区进行人工收获,为了防止机械混杂,每一个小区都需要单收、单放、单独装袋,工作十分繁重。摘荚、收割、装袋,豆荚把手扎得流血、豆茬把鞋底扎透。考种时,对每株大豆的株高、分枝、结荚及籽粒进行逐个考察、分析、记录、汇总。因此,即便是回到家里,王秋玲已经累得直接歪在沙发上,更别提去怎样照顾家人。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一身泥土,一身汗水,用一颗献身科研的赤子之心,凭着矢志不渝的坚守,王秋玲换来的,是金秋的累累硕果。她主持育成16个菏豆系列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另外,还曾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菏泽市科技进步奖11项。12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等多项荣誉。

王秋玲深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她不会放慢脚步,如今正带领团队向大豆亩产325公斤的育种目标推进,书写她的无悔人生。

新闻推荐

“时代新人”分享与祖国共同成长故事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云华长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7月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直...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走访慰问老党员2019-07-05 13:01
猜你喜欢:
规划公示公告2019-07-08 15:06
评论:(菏泽“者作工技科美最”:玲秋王 30多年与大豆为伴,创标杆品种)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