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菏泽 > 正文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和父母两败俱伤 从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说起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9-04-19 13:55   https://www.yybnet.net/

电视剧《都挺好》收官多日,观众对其中人物和剧情的讨论也慢慢烟消云散。但作为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对剧中溺爱长大、婚后依然啃老的苏明成,一定有所感触。在剧中,苏明成随着母亲的去世,不断遭受挫折,离婚、失业、居无定所,最终幡然醒悟,直面困难,赢得父亲和兄妹的谅解,全家有了个“都挺好”的结局。但记者认为,现实中的“苏明成”们,虽然也有幡然悔改的可能,但大多和父母会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过度溺爱

成就了无数“巨婴”

《都挺好》播放时,记者在追剧间隙,无意中调到本地电视台的一个调解类节目。节目中,被调解的双方一边是60岁出头离异的母亲,一边是30多岁高大壮实的儿子。母亲说,因为“儿子打了他”才要求调解,儿子说是“不小心碰着了”。

节目中的儿子,大学毕业五六年了就工作过三五个月,一直也未结婚,吃喝拉撒全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描述起两人起争执的原因,儿子说,母亲上午出去多时,因为担心她丢了,自己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但母亲一直未接,所以当母亲回来后,自己“难免有些着急”。但在母亲眼里,儿子之所以屡次打电话,是担心她去找自己谈的对象。回忆起儿子的成长经历,母亲几乎是声泪俱下:从小舍不得让儿子吃一点苦,几乎什么要求都满足他,没想到自己老了,并且是长了肿瘤需要花钱治疗了,儿子既没有钱,对自己也没好气。更让记者吃惊的是,面对母亲的哭诉,镜头中的儿子面无表情,并且还抱怨母亲谈的对象不出钱给母亲看病,丝毫没有自己出去上班挣钱的想法。

捧在手心长大的儿子,到头来成了冤家仇人。这样的事儿,在网上一搜一大把,最典型性的莫过于去年6月份多家媒体报道的上海一名48岁名校海归硕士。他归国后闭门不出,在家啃老7年,82岁的母亲身患尿毒症不堪重负将其诉至法庭。

这位啃老的硕士,在母亲百年之后会怎样呢?《大河报》多年前以《溺爱肇祸23岁小伙懒死了》为题的报道也许可以给出答案。报道中,河南省罗山县小伙子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从小父母溺爱,懒惰成性,在父母去世后,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

无数父母

走在“杀子”的路上

惯子如杀子。无论是被“无意打伤”的母亲,还是82岁将儿子诉至法庭的母亲,都悔不当初。然而,现实中,仍有无数的父母,前赴后继走在“惯子”的路上,重复着“杀子”的覆辙。

有次,记者到菏泽市牡丹区某村去做家庭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看着非常勤快的中年妇女问记者:“老师,你说,孩子不吃饭怎么办?”记者开始以为这位母亲的孩子是生病或是生气了,详细问起来才知道,她的儿子已经8岁,平时每顿饭都是母亲喂,偶尔母亲不喂,他就不吃饭。母亲惟恐儿子饿出毛病,心一软,就会再度拿起筷子。

“你的儿子学习成绩怎么样?”记者想知道她的儿子智商是否正常。

“也行了,成绩中游。”中年妇女作答。

“那你就管住自己的手,不喂就行了。”记者斩钉截铁地说,“你儿子不傻,他不会让自己饿出毛病来。”

“不忍心拒绝孩子”,这是所有溺爱孩子父母的通病,也正是这种“不忍心”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小时候包办穿衣吃饭,大了包办结婚娶媳妇找工作,这是溺爱孩子父母的常规路线。如《都挺好》剧中的赵美兰,二儿子大学没考上,他花钱让儿子上了大学;到上班,又卖了家中一间房,给儿子安排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到结婚,又资助儿子大笔钱买了房。为此,苏明成一路顺风顺水,不谙人间疾苦,安然走在“啃老”的路上。

剧中的赵美兰,还只资助儿子买房,现实中无数父母,主动伸手,为儿子解决了一系列人生大事。去年,记者到济南长清区去采访,一位私营企业主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给儿子在济南买了两套房,婚前送了儿子儿媳各一辆车。记者笑问:“儿子媳妇经常回来吧?”这位父亲神情略显暗淡,转而笑道:“年轻人都太忙了。”

记者无缘见到这位企业主的儿子,也无从得知他对父亲的感情。但记者可以肯定的是:和同龄人相比,他没有机会再体会到努力挣钱买到房子的自豪感,也没有机会再感受到脚踏实地拼搏开上新车的成就感。如果他有精神追求尚可,如果没有,那他的价值感,不知道要从何而来。

溺爱根源

是满足缺爱的自己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子之爱,是为了分离。溺爱孩子的父母,在无限度满足孩子欲望、包办代替中,挤压着孩子的成长空间,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让孩子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产生“无能”的体验,从而龟缩到家庭的空间里勉强生存,不能实现与父母物质和精神上的分离。

那么,这些父母为什么溺爱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以何种方式爱孩子,往往与其内在状态直接相关,在溺爱的关系里,满足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内在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父母溺爱孩子的本质是宠爱自己,宠爱幼时那个未曾得到爱的自己。幼时未曾体验到被爱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潜意识里不想让幼时缺爱的痛苦再让孩子体验到,以免唤醒自己痛苦的记忆,所以就无所不用其极满足孩子、疼爱孩子。在溺爱的亲子关系里,当孩子发脾气或大哭时,母亲就会极度内疚与恐慌,导致她难以实行惩罚或教育性的功能(比如拒绝、批评、要求、命令等),只能一味迁就孩子。

有的父母溺爱孩子,是出于补偿心理。如,长期在外的父母,觉得亏欠孩子,相聚时常过度溺爱。很多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也有很多是出于补偿心理,不想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受委屈。还有的父母,溺爱是为了控制,以避免与孩子的分离。譬如,前文提到的杨锁,父母溺爱,就是为了把他留在家中不外出。《都挺好》中的赵美兰对二儿子的溺爱,一是为了补偿幼时的自己,同时也是为了让二儿子继续留在家中以实现自己的心理依赖。

自我觉察

你对孩子是否溺爱

由于内在的心理机制,很多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都是自动化行为,很少经过理性思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知道自己对待孩子,是爱,还是溺爱呢?记者认为,父母从以下几方面来觉察:

——你给孩子买东西,是因为考虑孩子需要,还是因为孩子提出要求,甚至是再三要求?譬如,孩子看中了某个玩具,或者想买手机,你一开始不答应,后来却因为挡不住孩子的死磨硬缠、撒泼哭闹,最终答应了孩子。

——在家里,当有了比较稀罕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难得的相聚时间,是全家人一起共享,还是孩子拥有优先权?

——当孩子表现出自己穿衣、吃饭、上学、买东西、找同学玩、处理同学纠纷等意愿时,你是想法设法让孩子自己来,还是觉得“孩子还小”“担心孩子做不好”,从而经常替孩子做?

——当孩子表现出帮你干家务活儿的意愿时,你是欣然答应并让孩子承担与其年龄相当的家务,还是觉得“用不着孩子”“搞好学习就行”,不让孩子参与?

——节假日在家,你是要求孩子基本和平常一样按时作息,还是由着孩子的性子,觉得“反正放假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以上5点,如果你有3点甚至是4点选择后者,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处于你的过度溺爱中。为了孩子及你自己的未来,你需要尽快做出调整。

爱自己

是学会真爱的源头

溺爱孩子,既然大多数情况下本质是宠爱自己,那么,爱自己,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终止溺爱的解决之道。

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提倡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无私、奉献,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已经做了母亲的人认为爱孩子是天职,爱自己是自私。不过,北宋著名思想家王安石曾鲜明提出,“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美国哲学家巴斯克里也认为,“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

一个人不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爱,也是这样。实际上,一个从小没有体会到父母爱或者被爱不足的人,很难会爱别人。只有爱自己,把自己的心中注满爱,真爱才能自然流淌而出。

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记者认为,可以从聆听自己的身体开始。

聆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的身体是一台非常精密的仪器,可以敏锐地传递出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日常的忙碌中,当身体传达出“累”或者情绪烦躁的信号时,马上停下手头的事情,放弃“我为了孩子……”“我为了这个家……”的念头,让自己好好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等恢复了心力,再投入生活的战场;如有必要,和周围人进行真实的表达,“我累了,需要休息”。吃自己想吃又对身体好的东西,别管是花了多少钱,当心底传出“想吃”的信号,就大口和孩子一起吃,只要不过量就行。如果一天到晚久坐,你的身体无法舒展,那么选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散步、去跳广场舞、做健身操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身体,尽量保持身体健康。

随时觉察自己的情绪。高兴、快乐的时候,喜形于色,说出来,或者唱唱歌;当觉得要着急、生气、不满、愤怒、抱怨时,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想想自己对引起自己情绪的这个人或者事有什么期待、要求,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当觉得困惑、茫然、孤独、寂寞时,行动起来,去做自己喜欢做又不为害自己、他人、社会的事情,想怎么做怎么做;当有自责、内疚、惭愧等念头时,宽容自己,因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并且每一个错误都会对人生有正面的价值。譬如,因为你的粗心和疏忽,孩子感冒了、受伤了,都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你也不是故意的。不管哪种情绪,自己可以去体验、感受,但最好不要让它们肆意倾泻而出,以避免伤人害己。

接纳真实的自己。赞美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和做不到的地方,要看到自己做到的地方,赞美自己的做得好的地方,并且不要吝惜。饭桌前,散步时,把自己做到的地方告诉孩子和家人,为自己自豪,也给孩子做了榜样。对自己的不足,要正确看待,对先天不能改变和已经发生的要无条件接受,譬如身高、原生家庭、曾经的错误等等;能改变提升的,要耐心地给自己时间,一步步慢慢来,允许自己现在做不到。

当一个曾经缺爱的人当了父母,自己学着爱自己,把自己真正当世间独一无二的人宠爱时,他就不会有过多的心力灌注到孩子身上,也不会去满足孩子无休止的过分要求。同时,孩子在他适度的忽略中赢得了发展空间,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去处理各种关系,发展出自己的能力。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为人父母,当学会爱自己,用爱滋润自己的心灵,再用自己温润的心去影响、陪伴孩子,那么爱就会在家中自然流淌起来,在爱的滋养中,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成为一个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

新闻推荐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枫叶正红院区引进富血小板血浆(PRP)疗法,可治多种骨病,修复难愈性创面 关节疼痛难忍,烂足久治不愈,新疗法解除大痛苦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刘锦通讯员陈国栋)“感谢田院长,感谢牡丹人民医院,你们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我这膝盖不大疼了,还能走路...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和父母两败俱伤 从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说起)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