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服务民生慢不得,拖拉作风要不得。最近几年,菏泽市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反四风等重大举措,“办事拖拉”这个机关常见病、老毛病被猛火攻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对于“拖”这种久病沉疴,不可能药到病除,要打持久战。不仅需要下猛药,还需要长服药。
客观而言,菏泽的整体政务环境较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变,但不能就此掩盖局部的“慢”,个别的“拖”。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菏泽各主要媒体相继曝光了多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迟到早退,办事拖泥带水,一件事几十个工作日不能完成等“执政瑕疵”,引起上上下下极大反响,网上“拍砖”不断,足见办事拖拉这个很多人眼里的“小毛病”事实上不小,甚至一次拖拉就完全可能成为一次蝴蝶效应的源头。比如“拖”了一家企业,一传十、十传百,影响的是整个招商引资的口碑,拖的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后腿。而且,“拖拉”病传染性极强,《荀子·劝学》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果严格按流程办事、责权界限清晰,一人拖拉,人人侧目,就能相互促进,形成快节奏、高效率的办事氛围;如果一人拖拉,无人处理,就会你拖他也拖,互相影响,最后拖拉之风盛行。
对干部的“拖拉”作风,群众怨气甚大。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的官员干部自己出外办事,对方东推西拖,动不动就“过两天再来”,谁高兴?谁乐意?对个人而言,办事拖拉耽误人时间,浪费人金钱,败坏人情绪;对企业而言,办事拖拉很可能影响企业发展规划,甚至就此贻误企业发展时机;放大到城市,拖拉掉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年代。特别在菏泽这样的农村城市,生活节奏多年来就慢半拍,更需要我们的干部认清“快”与“慢”的辩证法:生活慢可以养生,而工作慢则可能让历史的机遇擦肩而过,我们实实在在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让生活中的“慢”蔓延到工作中来。
拖拉之“病”,其病因首先在于责任意识不够,没有担当,不愿负责任、冒风险,于是遇到问题绕道走,该办不办、急事慢办,没有作为;二来是因为能力不足,落实上级部署不知该从何下手,于是磨磨蹭蹭,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直到拖“化”了事;三来是把制度当摆设,没有把“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真正贯彻落实。切实治理“拖”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自觉强化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办事流程。要问责不“短路”,追责查处硬碰硬;考评不“短腿”,把干部考核结果与升迁去留切实挂起钩来;竞争不“短缺”,择优竞岗,能干则留,不能干则“下课”。只要“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好”审批制度真正成为刚性约束,办事人员之间、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就无法相互推诿扯皮,“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就能成为风气,就能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正当诉求,不断优化菏泽的创新创业环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群众的利益。发展新常态下的菏泽,慢不得,拖不起。全市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向拖拉作风宣战,激发创业的激情、常葆干事的朝气,雷厉风行,快节奏开展各项工作、高效率推进各项事业,就能为菏泽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提供坚强保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啸)8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到市各民主党派机关走访调研,并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九三学社菏泽市委...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