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菏泽新闻 > 正文

喜庆热闹的 “炮仗攻狮子”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18-03-02 10:46   https://www.yybnet.net/

地区:广东德庆

民俗:“炮仗攻狮子”

■马媛媛

又是一年元宵时,广东德庆人欢天喜地“闹”元宵。除了去龙母庙祭拜龙母祈求吉祥外,舞狮也是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与别的地方不同,德庆“炮仗攻狮子”的舞狮游戏显得更热闹、更刺激。

元宵节的德庆街道人山人海,鞭炮声声,处处都能见到舞狮的热闹场景。“炮仗攻狮子”就是在唢呐、锣鼓声中,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攻狮者将点燃的炮仗密集地扔向舞狮者,在狮子周围“爆响”,令狮子“扎扎跳”。由于“恭”与“攻”谐音,因此,也可称之为炮仗“恭”狮子,以示“恭敬”之意。同样的,舞狮者一头一尾二人要配合默契,既要舞出狮子的精气神与喜庆劲儿,更要忍受长达几小时炮仗的“狂轰滥炸”,因此,这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门技术活。当然,舞狮者忍受时间越长,回报也越高。

攻狮子者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手拿燃香,点燃一串串开好引子的炮仗扔向狮子。两方的人数对比悬殊,炮仗雨中,舞狮者却毫不畏惧,也不躲闪,只是敏捷地走着步子,任其轰炸。这悲壮的狮子,这份勇敢令人敬佩。一攻一防,攻得猛烈,防得精彩。如果狮头已经被炸得破了相,则需要更换新的狮头继续鏖战。随着气氛进入高潮,现场人群的情绪也被点燃了,喝彩、欢笑、惊叫,伴着振耳欲聋的鞭炮声,将“闹”和喜庆推向顶点。几个小时后,游戏结束,地上留下一片碎红,狮头也被炸得破烂不堪,可越是这样越喜庆。舞狮者的勇敢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德庆人喜爱舞狮,视狮子为吉祥物,认为雄狮是兽中之王能镇妖驱邪、送福气吉祥。因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希望醒狮前来拜年贺岁。人们用炮仗声相迎相送,通过“炮仗攻狮子”活动,与狮同乐,除灾避祸。这个游戏也有种暗示,既然都能用炮仗战胜兽中之王,那么,我们岂不是比狮子更健康、更有福气。

“炮仗攻狮子”比的是勇气与智慧,炸出的是喜庆与吉祥。千年的文化积淀,对文化民俗的守望与传承,更让其散发出夺目光彩。

一场“盛大”庙会

地区:河北肃宁

民俗:赶庙会

■刘明礼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一个较为偏僻闭塞的小村子里度过的。老家的正月十五,既没有元宵,也没有灯会。印象中的元宵节,无非是赶一场“盛大”的庙会。

庙会在一个叫师素的村举行。师素村据传为宋金名医刘完素的老家,离我们家有六里地。师素村原为杨边村,后人为纪念刘完素而改名,意为“以素为师”。正月十五一早,娘会把我的小脸洗干净,抹上香喷喷的雪花膏。吃过早饭,换上新衣服,我眼巴巴盯着爹给自行车充气。出大门,娘坐在车子后座,我坐在前面的大梁。路途不算远,爹蹬起车子呼呼带风,我却觉得好半天也到不了。不时遇到熟人,爹停下来跟人拉呱,我便催促:“快走吧,快走吧!”到了庙会上,平时清冷的街面已是人山人海。

路边搭起灰不溜秋的白围帐,帐口站着一个干瘦干瘦的中年男人,手拿铜锣,边敲边喊:“玩猴喽,玩猴喽,两毛钱看个够。”我哪里肯走?爹便笑眯眯摸出四毛钱递给娘,说领孩子去看吧。爹自己不看,不舍得多花两毛钱。

看完杂耍,爹接着带我去看“拉洋片”。一个木头做的箱子,蒙着一块布帘,绑着锣鼓家什。我特爱听那拉片人的唱:“来吧您就来看呗,再往里头瞧,再往里边看呐,看完这片又是一片,说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白娘子断桥遇许仙。那西湖美景让人醉啊,杭州那个小娇娘似天仙……”边唱边拉动戏箱的绳子,里面的画也就一张张地变换。

买个糖人,拿在手里等到要化才舍得吃。橘子瓣糖、花生糖、糖瓜儿,兜里总得装上几块。跑呀、跳呀,累了、热了,便去买根冰棍。冰棍半截是白的,另外半截是黄的或绿的、红的、粉的,一分钱一根,爽口,解渴。买杆红缨枪,再买个猴爬杆……一块饺子皮大小、用红土做成的坯子,刻上花鸟鱼虫之类的图案,烧好了,便是那个时代男孩们的最爱。买了拿回家,贴一块泥在上面反刻,用细线把边缘裁齐,晒干了拿到街上喊:“拾柴火,换模子,拾不了来,换不了去,家里小孩要淘气……”赶庙会,有说不完的欢乐。

“走百病”

地区:山东菏泽

民俗:“走百病”

我的故乡在山东菏泽,菏泽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都、民间艺术之乡。正月十五一大早,女性都会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故乡人把这种传统叫做“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意思是在这天走一走什么病都没有了,这是故乡的一种消灾祈福求健康的活动。

在家乡,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女性只要走得动的,都会出来“走百病”,正应验了家乡的谚语“走一走,不见老”。这一天,不仅人在走,田间小路、乡野阡陌上,有牛的会牵着牛走,有骡的会牵着骡走,有羊的会牵着羊走,这也寄托了家乡人希望来年六畜兴旺、田间地头丰产丰收的心愿。

家乡人“走百病”结伴而行,亲戚妯娌、同窗故友、同村乡邻都可以一起走。在“走百病”途中会不时有熟人加入,队伍越来越庞大。大伙有说有笑,彼此追逐,高声呼喊,十分开心。“走百病”的人喜欢走墙边,谓之有墙当“护体”,可以祛病除灾;见桥必过,谓之有桥作“支撑”,可以延年益寿。

走百病其实应该叫“百病走”,意思是通过“走”把“百病”去掉,这是一种健身的好方式。家乡的冬季异常寒冷,风雪连天,人们习惯躲在家里“猫冬”。到了正月十五,天气逐渐转好,人们到户外走一走,舒筋活络,换换新鲜空气,自然于身体有益。再者还可以登高望远,与亲朋好友笑谈,对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处。

家乡人“走百病”途中一定会去附近的寺庙进香。我和母亲每次“走百病”都要去郊外的左山禅寺进香。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刹。据说新婚的小媳妇“走百病”时摸摸寺院大门上的门钉,能够起到“摸钉求子”的作用,其理由是“钉”与“丁”谐音。一般女性摸摸寺院大门上的门钉,也能一年祛疾除灾。

家乡人走完“百病”后还要取柏树枝回来,燃着了烤火,希望用火赶走身上的邪气和湿气,来年可以身体安康。母亲会拿着燃着的柏树枝一边烤我一边说:“烤烤脚,脚不痛;烤烤腚,不生病。”

光阴荏苒,母亲的念叨声犹言在耳,而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当年牵着母亲手随她“走百病”的女孩已成了中年女人。如今生活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正月十五鲜有人出来“走百病”了,让我更加怀念童年“走百病”时那温馨和快乐的时光。

■卢素玉

过“月半”

地区:鄱阳湖边

民俗:“鸡仔果里”“搭蒸菜”“打灯”

■江辉生

虽然离开故乡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但每逢元宵佳节,乡亲们热热闹闹过节的场面总会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是鄱阳湖边上的一个村落,乡亲们通常把过元宵叫做过“月半”。记忆中家乡的元宵节过得比较简朴,没有精美的灯笼,没有炫目的焰火,只有乡亲们就地取材制作的各种彩灯,把村落照得异常明亮。

小时候,家里杀年猪,小伙伴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个猪蹄甲了。有了它之后,在里面填上猪油,再安上一个捻子,一个猪蹄灯就做成了。 “月半”的晚上,孩子们就会拿出精心准备的猪蹄灯,点着后端在手上,挨家挨户去串门,比试谁的灯更漂亮。而大人们则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红烛点着,插在屋前屋后,一束一束的灯光,犹如天上的繁星坠入快乐人间。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是吃汤圆,但我们老家吃的却不是汤圆,而是糯米做成的“鸡仔果里”。之所以称为“鸡仔果里”,因为它是用糯米粉揉捏成各种小鸡的形状而得名。“鸡仔果里”做成后要涂上红曲粉,形态各异,很是喜庆,首先用来祭祖,然后才可食用。

中午,小伙伴们会焦急地等着吃“搭蒸菜”。想起当年的“搭蒸菜”,至今依然会有口水在嘴里打转。“搭蒸菜”做法简单,却香味扑鼻。“搭蒸菜”说白了就是米粉蒸咸肉和油菜,取材简便,烧法简单,母亲甚是在行。可那时家里生活紧张,平日里想吃上一顿“搭蒸菜”几无可能,只有朝思暮想盼着“月半”的到来。

老家过“月半”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打灯”。所谓“打灯”就是在“月半”当天,乡亲们带上鞭炮和香烛,去各自的祖坟上烧香祭祖,祈求先辈保佑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祈愿亲人们平安万福。“打灯”的时候,路上行人纷纷,人们脸色凝重,却又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

元宵节临近,邻里乡亲见了通常会问上一句“什么时候走啊”,回答者如果不确定哪一天,一般会答“月半前后吧”,听者多会劝一句“过完月半再走吧”。其实乡亲们把元宵节视为正月里最后的一个团圆的日子,意义非凡。元宵节的习俗在不断变化,而我内心的那份记忆却始终如初。

元宵 “火把节”

地区:甘肃

民俗:扎火把

■郭生珍

元宵节临近,大街上挂出了成串的红灯笼,文化广场上也筹办起隆重的灯展。此情此景,让我怀念起家乡独具特色的元宵火把节。

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前,父亲就会准备好成捆的麦草豆秆,或芦苇蒿草之类,正月十五这天扎火把时,我和弟弟就会踊跃地给父亲打下手。父亲把那些柴草混合起来,在芯子里插一根细长的木棍,然后用小股的麦草捆扎成碗口粗细、长约三四米的火把。

父亲说,扎火把很有讲究的。农历新年有几个月就得扎几道腰,一般是十二道,赶上闰年就得扎十三道腰,预示来年月月顺利。火把扎好后,父亲在院子里隆重地燃香放炮,然后我们一起把捆扎好的火把立到大门外,撕下门户上贴了半个月的春联和“天马”吉祥符,都别到火把上。父亲乐呵呵地说,火焰能烧尽一切晦气,“天马”行空,能保佑我们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元宵节当天,各家各户的成年男子都要扎制一个火把。夜幕降临,各家门前堆起三个草堆。此时最兴奋的,莫过于我们这些十岁出头,刚刚晋级为“火把手”的毛头小伙。

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火柴,在大门口观察动静。只要看见村口火光一闪,就以最快的速度点燃门口的三堆柴草,然后急不可耐地引燃自己的火把,夹在大人们中间,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道,奔向山顶。留在村里的妇女小孩就依次跨过各家门口的火堆,袪除一年的晦气。

各处村落的火堆一点燃,火把一起出动。远远近近的山坳里,尽成火光的海洋。山道上迤逦前行的火把队伍,宛如星海里蜿蜒的火龙。

最后,这些“火龙”在各自村庄附近的山头上汇合。大家一律将火头朝里围成一个大圆,左转三圈,祭拜天地后,喊一声“扔”,将燃了一半的火把呼呼投向圈子中央,堆成一个巨大的火堆。

有年轻胆大的人,敢在火势正旺时从火焰上跳过去,有时便能闻着头发眉毛被烧焦了的味道。老人娃娃们只敢“打边鼓”,或者等火势减小后再跳。每个人都要跳三次火,其寓意跟妇女们跨火堆是一样的,都为了祛病消灾。

最后,映着余火光辉,年长的人招呼大家面朝大山,扬起双手“噢喽喽——”地吆喝。据说这样祭拜雷神后,就能消除来年的雹灾。山里人热闹喧腾的火把节就在这火光人影里缓缓地拉下帷幕。

时光荏苒,而今我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不知道乡亲们的元宵“火把节”是否红火依旧?

打树花 闹元宵

地区:河北蔚县

民俗:打树花

■晨 草

打树花是河北蔚县暖泉镇元宵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暖泉镇历史悠久,有“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之美誉。

冬日暖阳映照着夯土的堡墙,青砖灰瓦的民宅、圆筒板瓦的屋巷、峭拔雄浑的庙宇楼阁、雕工精美的花脊吻兽,古香古色,交相辉映。行走在其中,仿佛穿越到民风淳朴、生活简单的农耕时代。

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的年俗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因形式独特、喜庆热烈、震撼人心,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

夜幕降临,打树花表演开始了。只见树花艺人头戴湿毡帽,反穿老羊皮袄,手持水浸长把柳木勺,舀起滚烫的铁水,飞速泼洒到古城墙上。那铁水如一束束电光火石,骤遇坚硬冰冷的堡墙,瞬间撞击成千上万束火树银花,绽放在夜幕中,蔚为壮观,令人震撼。那形状,如繁花,如凤尾,如飞瀑,如星河;似火山喷涌,似仙女下凡,似暴雨如注,似柳絮飘飞。那颜色,黄似金,白如银,红似火,粉似霞,色彩缤纷,绚丽夺目,刹那间把广场照耀得亮如白昼,给人们的脸上、身上镀上了火烧云般的颜色。随着树花的绽放,人群里同步爆发出海浪般的欢呼声、口哨声,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手中的相机也随之“咔嗒咔嗒”地响起来。

绽放后火星儿似凋谢的花朵扑簌簌坠落,似流星,似火花,似珍珠,似碎玉。一轮树花尚未落地,新一轮树花又盛大绽放,一树接一树,一树压一树,五彩缤纷,千姿百态,金光灿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敢眨眼,不敢喘大气儿,只是手中不停地按动着快门,生怕错过这难见的震撼场景。

夜空中,一树一树的打树花,如一树一树的迎春花次第绽放,恍惚间,觉得芳香氤氲,如游春园。“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树花逐渐稀疏,暗淡,那星星点点尚在闪闪烁烁的火花,不舍这红火热闹的舞台,仍拖着猩红的影子,努力把美丽绽放给人们。当最后一朵树花依依不舍地淡入夜幕,表演结束了,广场安静下来,人们的心却仍如树花般炽热、沸腾。

新闻推荐

火车站汽车站迎来节后返程高峰

本报文登2月27日讯(实习记者胡雪琳通讯员马培刚)目前,文登火车站和客运汽车站均迎来由民工流、探亲流、学生流汇成的春运返程客流高峰。2018年春运返程客流高峰将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致敬铁骑交警2018-03-01 17:33
猜你喜欢:
评论:(喜庆热闹的 “炮仗攻狮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