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菏泽市农村居民过年的方式,衣食住行等都出现不少新变化。
走亲访友公交化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是传统习俗。近年来随着菏泽市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城区周边越来越多的乡镇开通了公交线路,在方便人们进城下乡的同时,也成为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重要选择。
大年初四,牡丹区马岭岗村村民时建伟要和几个堂兄弟去看望远村的二姑妈,今年刚买车的他本想开车拉着去,但在大堂哥时建勇的建议下最终改乘了公交车。
原来马岭岗村几年前就通上了17路公交车,时建伟的二姑家村头就有站点。
“几个堂表兄弟一年没见,过年免不了要唠唠家常、喝上两杯,而17路公交车就从两个村经过,坐公交多方便!”时建勇说,在家门口上车,花上两块钱坐上几站就能到。
过年新风炮声少
鞭炮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是传承了多少年的老传统。但狗年春节,不但大部分城区居民的耳边清净了不少,不燃放烟花爆竹在农村也成了一缕过年新风。
村民孙二科是牡丹区马岭岗村的保洁员,对于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感触很深。“今年的鞭炮垃圾明显少了很多!以前从除夕夜开始鞭炮声便声声不绝,地上到处是垃圾,无处下脚,空气中到处都是火药味,呛得人难受。”孙二科说,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城乡环卫一体化等惠民工程带来的好处,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高了,一些老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
正月初六是农历中的好日子。往年,不少商家燃放“开门炮”迎新纳财。记者在马岭岗镇街头走访时发现,这样的“开门炮”少了许多,不少商家在“静悄悄”中开门迎客。在镇上开门市的侯中鹏说,“开门炮”是为了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是心理作用,在全社会普遍强调绿色环保的今天,过年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
吃出健康新理念
吃是过年一大特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年下”。外出打工一年,到了过年说什么也要多买一些鸡鸭鱼肉犒劳一下自己,同时家里来了亲戚也能准备丰盛的菜肴。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也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多的家庭准备过年饭,更看重节约、绿色和健康,更追求生活品质。
大年初三,马岭岗村村民时培元有亲来访,一家人和往年一样,有说有笑地吃着、聊着,其乐融融。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餐桌明显瘦身许多。除了不再大盘摞小盘之外,荤素搭配也更讲究。
“以前春节,菜多得要重叠着放,最后吃不完倒掉不少,现在弄得少,不仅节约,吃着也舒心!”饭桌上,时培元笑着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吃的和过节时差不多,大家都不稀罕!有时候,鸡鸭鱼肉上多了,亲戚还主动要求上素菜。
微平台送大祝福
在农村的除夕晚上,吃完了团圆饭,除了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就是给亲朋好友拜年送祝福了。近年来智能手机在农村早已普及,在农村同村、同宗、同族更是建起了关系不一、人数不等的微信群,在群里长辈们一边发红包拜年一边调侃,晚辈们一边道谢一边分享生活趣事。从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如今的微信拜年,方式变了,花样多了,祝福也浓了。
“母亲兄弟姊妹好几个,有的在南方,有的在东北,光我们70、80后这一辈老表就有十几个。春节前,我和其中一个表妹商量着给全家建个群,群名就叫‘家和万事兴\’,把一家人都拉进来。”村民荣景说,从那天起,虽然春节假期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群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拜年、送祝福、发红包,不忙了还可以面对面视频聊天。记者时苏建
新闻推荐
2月8日,牡丹区北城街道办事处举办以“新时代新梦想新征程”为主题的迎春联欢会。联欢会以区第五小学管弦乐队的《管乐合奏》拉开序幕,联欢会上节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舞蹈、双口相声、诗...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