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小蒙
“捐献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11月12日上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细胞采集室,刚过33岁生日的郭坦完成了济南市第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1985年的郭坦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大广播电视台的一名员工,2005年刚上大一的他,第一次尝试无偿献血,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2年,郭坦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过了一年就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并做了高分辨检测。“但是那之后就没了下文,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捐成还挺失落的,觉得有点遗憾。”
郭坦说,后来他才知道,没能捐献不一定是他的原因,也可能是受捐者身体、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他这才有些释然。时光飞逝,转眼5年多过去了,今年8月,郭坦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
从小郭坦就有当英雄的梦想,再来的这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使命”。临近捐献时,他才告诉家人,妻子李慧觉得有些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可郭坦一句“这是在救一条命啊!”彻底打消了她的疑虑。12日采集造血干细胞时,李慧也带着儿子来一起给郭坦加油。
“我想给孩子做个榜样。”郭坦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没觉得自己特别伟大。“我一直是个运气还不错的人,相信我的好运一定会传递给你,让我们血脉相连、守望相助。”他这样写信鼓励受捐者。
“能救人一命,心里很舒坦”
11月14日上午,在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采集室,来自菏泽巨野的时圣华,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他是山东省第682例、全国第7782例捐献者。“觉得胳膊有点酸,但是自己受点罪就能救一条命,值了!”
时圣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上午的采集让他觉得有点难受,但是他仍然极力忍耐着,他说与救命相比,自己受这点罪不算什么。其实早在几天前打动员剂的时候,时圣华就有些腰疼得厉害,但是为了捐献出最好的“生命种子”,他也忍着没有吃止疼药。
2014年5月,时圣华在一次献血中采集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今年5月他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捐献。
由于遵循双盲原则,直到捐献当天,时圣华才知道受捐者是一名19岁的年轻女孩,只比自己的孩子大一岁。“她还这么年轻,生命才刚刚开始,能救她一命是她的幸运,更是我的荣幸。”
时圣华说,这次捐献他怕家人担心,没有告诉双方老人,打算等捐献完了再告诉正上大学的孩子。“其实帮助别人也是给自己积德,能救人一命,感觉心里特别舒坦。”他在心里祈祷,希望女孩能尽快康复。
山东采集入库量全国第一
2001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山东分库(以下简称山东分库)成立,隶属于山东省红十字会,已开展17年工作。据山东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副部长赵娜介绍,截至目前,山东省完成血样采集检测入库18.92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实现造血干细胞采集682例(其中涉外捐献30例),位居全国第三。
“现在主动来报名,要求采血入库的人越来越多。”赵娜明显感觉到这些年来,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采集入库人数的增加,每年实现捐献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今年截至目前已实现83例,去年全年实现捐献84例,2016年这一数据为79人,捐献增速明显。”
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速度也在不断突破。去年年底,济南章丘市民邢红燕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12岁的患病女孩,从再动员到实施捐献仅仅用时一周,用时如此之短的“生命速递”在省内尚属首次。
造血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种子”,有时只需几百毫升就能救人一命。近年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在逐年增多,捐献渐渐深入人心。记者从山东省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完成血样采集检测入库18.92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实现造血干细胞采集682例(其中涉外捐献30例),位居全国第三。
12日,郭坦正在省千佛山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本报记者王小蒙摄
新闻推荐
《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年2202到争力,台出》)年2202—8102( 努力把菏泽建成“都之丹牡界世”
本报记者李德领近日,菏泽市人民政府印发《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2年)》,力争到2022...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